珩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9章 “一五”匯總(下),唯我中華,珩毅,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五計劃”中,教育發展也是重中之重,教育發展所用到的資金更是全部來自於皇家,可見顏學義對教育的重視。
“全面掃盲教育,普及基礎教育,深入素質教育”,這三個教育計劃指明帝國發展教育的方向。
在這五年時間裡,無論男女老少,都開始認字,不要求出口成章,起碼也得大概看懂報紙上的一些內容,也要學會簡單的數學知識,到“一五計劃”結束,中華帝國的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十五以下,剩下不識字的人,多是孩童和老人,還有小部分打死都不願意學習的人。
讀書可以明智!
讓帝國全體國民都認識字,可以使得他們不被野心家有幾句話誘導而利用,做出妨礙國家秩序的事情,國民都認識字了,知道的東西就會更多,增加他們的見識,更有利於凝聚“國家之心”、“民族之心”,在遇到天災人難的時候,能夠萬眾一心團結一致渡過一切災難。
大多數成年人因為各種因素影響,他們能夠簡單認識字就不錯了,要想讓其再進一步學習下去非常困難,要想讓帝國湧現出更多的人才,只能從孩童下手,儘可能的還全部的孩童學習更多的知識,優秀者繼續進行深入素質教育,平凡者進入社會,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五年時間裡,小學基礎教育已經普及到帝國的所有城鎮,甚至部分地區,人口比較多的村莊也出現了小學,六歲到十五歲的孩童和少年都要進入學校學習,小學教育時間只有三年,學習優秀者可以進入中學讀書,學習一般者,可以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技術。
小學教育還可以普及,中學教育就麻煩很多了,目前帝國只能在全國的市級別中建立中學,少部分地區,在縣裡建立中學,在興華五年,全國有四分之一的中學才剛剛招生。
受中學數量限制,能從小學升入中學的人終究是少數,在校中學生人數不到在校小學生人數的百分之一,這意味著每年小學畢業生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夠升入中學,顏學義的一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無數少年奮發讀書,他們都想進入中學學習更多的只是,但是名額有限,只有少數人能夠升入中學。
沒辦法,帝國成立的時間太短,底蘊太小,沒有那麼多中級人才,中學數量受限於中級人才數量,基本上新建立中學的老師都是之前才剛剛畢業的中學生,從中學生到老師的轉變只在短短時間內完成,也只有在帝國成立初期,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才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中學數量如此少,那中華帝國的大學數量更加稀少,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五所大學,分別是龍城帝國大學、源河帝國大學、蓉城帝國大學、申城帝國大學、天津帝國大學,五所大學為帝國培養出一批批高階人才,在一定意義上加快推動帝國發展速度。
帝國教育資源短缺,醫療資源同樣短缺。
人常說:“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這簡直就是一句放屁話,若是有可能,誰會想要自己或者親人病死?
一本《赤腳醫生手冊》解決底層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簡單的小病,看看《赤腳醫生手冊》就會治了,不需要花多少錢,甚至直接就可以上山採點草藥治好,《赤腳醫生手冊》為帝國國民身體健康做出重大貢獻。
但是《赤腳醫生手冊》只能治小病,大病根本治不了,農村也沒有一個治療條件,想要治療患大病的人只能去正規醫院。
中華帝國有醫院存在,在“一五計劃”未開始前,四汌省擁有源河醫院、蓉城醫院、山城醫院三家大型醫院,在“一五計劃”結束後,基本上帝國各個省級城市都有一家醫院,帝國境內醫院的數量已經超過三十家,但是有一個問題需要重視,除了源河醫院、蓉城醫院、山城醫院三家醫院外,其他新建立的醫院都是以傳統醫學為主,現代醫學很少。
傳統醫學就是中醫,而現代醫學則是西醫,不過在中華帝國,沒有中醫和西醫這樣的稱呼,只有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
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各有優缺點,傳統醫學以食療為主,速度慢,但不傷身體,沒副作用,比較根本治療,而現代醫學的藥品服用方便,療效速度快,但有副作用、傷身體。
中華民族原本就以傳統醫學為主,現代醫學從業人員少的可憐,但是現代醫學有時候的作用不小,也不能完全拋棄不用,目前帝國境內的現代醫學從業人員多是自己培養出來的,中華帝國的現代醫學要比西方國家的醫學強大許多。
遺憾的是帝國的現代醫學培養體系太小,每年培養出來的現代醫學人員比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