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三章,汴京春深,小麥s,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明白蘇昕不想他對她有歉疚。
回去的路上,陳元初笑眯眯地拍拍陳太初:“二弟,幸不辱命。”他伸出手掌。陳太初嘆息一聲笑著搖頭,往兄長手中放了一個沉甸甸的荷包。
“娘,我去買些好酒——您放心,少不了您一罈子!”陳元初哈哈大笑,策馬慢慢地往楊樓街方向去了。
魏氏看著長子遠去的身影,那張揚的紅色髮帶在初冬的陽光下格外耀眼。唉,這個元初啊,才是她最操心的!
***
九月底伴著渭州大捷同時傳來的還有兩浙路大捷。
燕王趙栩率領招安來的六千京東東路廂軍,日行百里,一路南下,連線攻下婺州、衢州,全殲房十三餘黨。只這日行百里,就已經令朝野震動。
大趙立國以來,大軍行軍速度最快的記錄是太尉陳青,當年奇襲蘭州時的日夜兼行六十里。這幾千人的輜重、搭營、埋鍋造飯種種,早上卯時出發,走到申時大軍必定要紮營安寨,就是當年太宗親征,大軍也不過日行一舍(三十里)而已。連帶著樞密院和兵部因為這日行百里個個臉上生光步履帶風。
隨著兩場戰爭的結束,十月底女真忽然出兵,佔領了寧江州,大敗契丹渤海部。契丹求助大趙共同對付女真,願請大趙派遣使者接回今上的三弟崇王殿下,還承諾一旦剿滅女真各部,願以瀛州、莫州、涿州三州為酬勞。
這秋冬之際,大趙可謂喜事連連,坊間也傳出了“蔡佑倒,大趙好”的俚語。
一進十一月,今上身體全然康復,太后撤簾還政。又是一大喜事。朝廷定下明年改元為“皇佑”。
若要論當下最炙手可熱之人,自然是燕王趙栩。他十月裡得勝歸來後,被加官為開封府尹。跟著吳王遷出皇宮,開府,行了冠禮。燕王卻還留在宮中。
緊跟著又是朝中重臣的一系列大變動。
陳青辭去了樞密院副使的官職和殿帥太尉的官職,封了齊國公,在官家的再三挽留下,繼續留在京城。張子厚因為招安和剿匪有功,升為樞密院副使,終於官拜使相。另一位和趙栩也算表親的永興軍承宣使孟在,也進了樞密院,眼看幾年後必然也是要拜相了。
這些退和進,稍有些見識計程車庶百姓都明白官家這是要立燕王為皇太子。誰能想到往日那性子乖戾,不解風情的燕王趙栩有朝一日會當皇太子?等到宮中陳婕妤也升為陳德妃後,連市井裡的賣菜的菜農都知道六皇子要往上走了。人人眼睛都盯著燕王,連著十一月頭上三公主趙瓔珞嫁給了開封豪富帽子田家的嫡長孫,都沒什麼人留意。
等到十一月冬至節,正逢三年一次的南郊祭天。這日天不亮,官家御駕就開始返城,不停地有快馬奔回稟報官家已經到了哪裡。御街幾十里路的黃色帳幕步障後擠滿了士庶百姓。
趙栩和陳太初雙騎並肩,剛緩緩進了南薰門,兩側的百姓已經歡呼雷動。陳太初身披玄色披風,溫和從容。趙栩卻還是豔若桃李冷若冰霜。不過這當下,再沒人會議論這位汴京城最不解風情的郎君多麼無禮多麼乖張了。稍微長著腦子的百姓都知道,大趙皇太子,非燕王殿下莫屬。這位殿下不苟言笑眼高於頂,真好,可不能給西夏契丹什麼好臉色!
“對了,元初大哥今日會在哪裡?”趙栩隨御駕往南郊祭天,已經五六日沒見到陳元初,很是掛念。
陳太初想了想:“大哥若不是在孟家,就應該和阿昉在田莊裡。”兩人對視一眼,都有些無奈,頗不是滋味,都苦笑起來。現在人人眼裡似乎只有陳元初了,就連九娘也對他推崇備至,稱元初大哥“真性情,真風流,真豪傑”。陳元初索性自稱起“三真散人”來。
不遠處匆匆奔來兩個趙栩的部下,到了馬前低聲稟報起來。
趙栩和陳太初面色凝重起來。
“如何得知是阮玉郎的屍體?”趙栩皺起眉。阮玉郎此人狡詐無比,雖然多方通緝,和他相關的人卻都蹤影全無。
“是蔡佑的兒子蔡濤親自告發,玉郎班的班主做了指認。”
趙栩和陳太初對視了一眼,留了人去後面報信,策馬往西城而去。
太尉陳青之子陳元初率領三千騎兵,從秦州突至,夜襲西夏大軍後營,一杆銀槍三進三出,殺入西夏中軍,連殺七將,重創夏乾帝本人。
西夏三天退兵一百里,梁皇后垂簾聽政,上書求和。十幾日後剩下的西夏五萬大軍已乖乖退回了韋州。官家大喜,召陳元初進京封賞。
十月中旬,陳元初入京當日,萬人空巷。他一身銀色軟甲,頸系紅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