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讀信
曲流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章 讀信,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曲流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史·職官志五》中有關於鴻臚寺卿的描述:“卿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注]
前朝和夏朝基本延續這一職責,鴻臚寺的職責主要是招待外賓, 有外賓來時, 要安排他們入住、吃飯,傳達朝廷的意思, 包括賞賜, 做些迎來送往之事。
總的來說, 鴻臚寺是個司禮的行政機關,除了顧青雲外, 還有左、右少卿各一人,下面設定有一個主簿廳,公文收發往來都需要透過這裡,還管著司儀署和司賓署,上上下下有七十幾號人。
夏朝的鴻臚寺還有掌著朝會儀節、引導禮節、出使外交、外吏朝覲等職責,這是顧青雲需要認真學習的,雖說這些禮儀引導不一定需要他親自去做,但起碼他要學會, 知道什麼場合該用什麼禮儀。
等他開始學習時,顧青雲才發現封建王朝真的是有很多禮儀啊,一套一套的, 想要全部記住需要花費一些心思, 比如每天上早朝, 官員的站位序班都有講究,畢竟每次早朝的人選不一定全部是四品官員,有時皇帝需要了解某方面的事情, 就會宣其他官員朝覲,那時引領他們站到合適位置的就是鴻臚寺官員了。
尤其是每年大年初一的大朝會,京城全部的官員都彙集在一起,鴻臚寺和禮部更會忙得腳不沾地。
“大人,咱們鴻臚寺常和太常寺、光祿寺、禮部有往來,每次朝中有兇儀、祭祀之事都需和他們聯合起來。除此之外就是外賓之事了,最辛苦的就是出使外蕃,每次外蕃國王新立嗣子或朝貢出現問題,朝中都會派咱們出使,或進行冊封,或進行問罪。”管少卿對顧青雲的問題可謂是知無不盡,耐心解說。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祿寺主管宴享,這兩個機構顧青雲知道。至於出使之事,只要想一想高麗國、安南國、邊關的遙遠,就知道路途的艱難了,有時半年才能來回一次。
也許他該慶幸本朝的親王沒有封地,否則他們估計就得常年累月往外跑,那時候就是他這個寺卿也不能免俗。
“那這些是怎麼回事?”顧青雲看向角落裡的那一盒盒的木匣子,這是他上任後外蕃送來的禮物。他之前開啟看過了,裡面不是珠寶首飾,就是人參靈芝,價值頗大,賣出去都可以湊個一二千兩。
“升官發財”,他總算是理解這一句話的意思了,相比以前在戶部和工部的那點冰炭、別炭、敬炭,這才叫大手筆啊。
管少卿隨著他的視線看過去,語氣不以為然:“大人,這是常例,外蕃有王子在咱們京城學習,他們這是知道您新上任,著人送過來的,每一任寺卿都有。”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
顧青雲若有所思,他微微頷首,沒有再問。
不過事後,他卻讓顧三元把這些禮物抄成禮單,直接送到都察院備份,如果他們覺得不該收,顧青雲就當做沒這回事,免得剛上任就惹出麻煩,反正他現在不缺錢花,沒必要冒險。
過了幾天,譚子禮過來找他,也沒說讓他把這些禮物抬到都察院,只說讓他好好收著,但以後就不行了,不能接受賄賂。
顧青雲看到是他,忙讓他解開斗篷坐下,見他一路走來嘴唇已經凍得發紫,又趕緊叫人給他奉茶,這才笑道:“天氣這麼冷,幸好今天沒有下雪,怎麼是你來了?對了,你打算一直在都察院做下去?”他的辦公房有地暖。
這麼多年來,譚子禮還是正六品的都察院經歷,中途還曾被貶成正七品的監察御史,反正這品級是起起落落,沒個消停,顧青雲這一科的同年們看了都替他覺得累,偏偏他本人似乎還樂在其中。
看到顧青雲待自己如此親切,譚子禮有些驚訝和不自在,他把茶杯握住手裡,有些拘謹地說道:“上官知道我和你是同年,就讓我來了。”
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嗯,我覺得都察院適合我。”
顧青雲看著他下巴的鬍鬚,成熟剛毅的面容,消瘦的身材,想到初見時他俊朗、風度翩翩的模樣,心底有些恍惚,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兩人相互看了看,半晌沒說話。
“這些年你到全國各地跑,一定有所得吧?”顧青雲問他,率先打破沉默。
監察御史有兩百多名,分散在全國各地,監察不法之事,順便完成官員的考核,這需要到處跑,很辛苦,但容易出成績,在這個崗位幹個三年六年,一般都能很快升上去,只是到了譚子禮面前就沒用了,因為他的性子。
譚子禮是嫉惡如仇,只是他太情緒化,又固執,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和耳朵聽到的東西,容易被人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