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問罪天子(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是人王開始向天庭神道妥協了。
龍椅前擺放玉案,歷代相傳的傳國玉璽便在上面,那是人皇至寶,秦川體內的誅邪筆在人皇至寶的威嚴下,都收斂許多,沒有任何活躍之意。
一般而言,除非極其重大的場合,梁帝不會取出傳國玉璽。
尋常的旨意,亦用不上大印。
往常的殿試,也沒有傳國玉璽出現。
往往是極其重大的事件,才有傳國玉璽的身影。
社稷神器,不可輕易示人。
現在傳國玉璽出現,梁帝對這次殿試的重視,實是不言而喻。
許多大臣都明白皇帝的想法。
梁帝登基四十餘年,他們對這位天子實在是太熟悉了。如今朝堂上能留下來的,個個都是揣摩帝王心思的人精。
朝堂看似有活力,實則在梁帝掌控下,早已如一潭死水。
大家對秦川還是充滿期待。
這場殿試,其實無關乎勝敗。
在許多人心裡,能逼得梁帝以威權壓制秦川,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局面了。
帝王親自下場,贏了其實也等於沒贏。
在傳國玉璽出現時,結局已然註定。
亞聖始終是亞聖。
即使中古諸子,面對君王也是需要一定的妥協。
只是他們內心隱隱還是有點小期待。
總覺得這位文動百聖的亞聖,馬上要出爐的新科狀元,會有驚喜。
秦川的才華是能和前朝蘇仙比擬的。
文章的氣勢頗具古風,封建論的見解深刻,實則要比蘇仙的文章強。蘇仙的文章氣勢縱橫,雄渾豪放,天下無對。
曾有“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的名句,使人心振奮。
可少了身居高位的那種政治家高度,略顯空泛。
秦川的《封建論》則不然,像是沉浸官場多年的閣臣寫出來的。高度很高,且符合聖道,令人有無限深思。
如飲老酒,越飲越醇。
只能說世上真有生而知之者,否則以秦川的經歷,怎能寫出封建論這古今第一等雄文。
同樣有人懷疑秦川是鬼仙轉世種種。
可是鬼仙修道,和讀書人正道持心,總是有差別的。
何況朝廷的資訊來源很多,可沒有哪位鬼仙,有類似封建論這樣的文章風格。
像這樣的才華,不是深山修道就能悟出的,其必有名傳後世者。
只能說是中古諸子的聖道之心發作,才有秦川這位彷彿生而知之的亞聖出現。
唯有如此解釋。
如秦川這樣的生而知之者,不是沒有前例,譬如太上老子。
連夫子也問道老子啊。
很快殿試正式開始。
秦川看了看題目。
“論安平盛世。”
安平便是如今梁帝的年號。
秦川不得不佩服梁帝對人心的掌控。
這個題目太過誅心了。
安平盛世,誰公認的?
如果秦川是普通人心態,鍵盤王者,直接一句粗口都要爆出來。
這個題目,無論怎麼寫,都是在拍君王的馬屁。
只要寫了,秦川就等於臣服梁帝。
殺人誅心,莫過於此!
梁帝不愧是梁帝。
一個殿試題目,就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題目是“安平盛世”。
其他貢士瞧見後,亦是心疼地看了秦川一眼。
大臣們這時也知道殿試題目了。
“陛下好生無恥!”高震心裡暗罵。他身為禮部尚書,此刻都有當庭上奏的衝動。
但理智告訴他不能。
沒人敢這樣做。
好在秦川對此有所準備,反正無論題目是什麼。
他今天都想好要寫什麼了。
秦川面色古井無波,提筆就寫道:
“新科會元秦川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
秦川文不加點,很快寫完這篇文章。但是文章質樸,文氣內斂,不見光華,更未有字字珠璣。
梁帝見狀,微微一笑。
“我的亞聖公寫完了,你來唸來給大家聽。”他指著林公公。
亞聖之才,自不用重新檢查審閱。
只要秦川照著題目寫了這篇文章,無論內容有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