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陛下欲反乎?(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和殿內,安靜得可怕。

彷彿一根針落,都能在大殿中激起雷響一般。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直到大宗伯高震,緩緩開啟試卷,用蒼老卻如金石般堅定的聲音,誦唸秦川的殿試文章。

“新科會元秦川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

開篇明義。

不是論安平盛世!

“直言天下第一事。”

“正君道。”

“明臣職。”

“求萬世治安事。”

所有人,包括尚未書寫完殿試策論的貢士們俱將目光集中在高震手中那輕如鴻毛,卻重如泰山的試卷上。

聽到開篇第一段話。

貢士們全都鬆一口氣。

亞聖沒有寫“論安平盛世”。

他真的沒有寫。

貢士們已經不在乎殿試的排名了,至少這一刻,他們是不肯再繼續寫什麼安平盛世論。

“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

簡單樸素的話語,在貢士們心中滾滾雷響般炸開,忍不住熱淚盈眶。

他們讀書是為了追求功名富貴不假,可是寒窗苦讀,領略聖人的微言大義,難道僅是為了富貴功名嗎?

一個人只要不是天生的十惡不赦,總是會存一兩分正義之心。

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有沒有更是另一回事。

至少在此刻,亞聖殿試文章第一段話,喚起他們心頭隱去多時的“匡扶國家,主持正道”的正義之心。

不止貢士們,還有大殿裡的文臣。

多多少少都心有所觸動。

但沉浸官場多年,他們更是意識到一場震動朝堂的大變快發生了。

王公勳貴們更多是震撼。

“他怎麼敢?”

“文動百聖,亞聖中人,就能給他這麼大的底氣麼?”

“年輕人太過氣盛。”有勳貴暗自心想。

繡衣衛指揮使江衝心中有滔天巨浪起伏,他來活了。

林公公面如考妣,心裡瘋狂吶喊,

“你們知道什麼,這只是開胃菜而已。上蒼啊,難道你已經對陛下這般失望了嗎?怎麼能讓這個人出現在殿試裡。”

作為大殿裡除秦川、大宗伯高震外,唯一看過全文的人,林公公的武道之心,都快崩碎了。

秦川的文章膽大包天。

在理學濃厚的大梁朝,如此文章,簡直是大逆不道到了極點。

如果比作武道拳意,那簡直是無法無天。

無法無天!

僅僅開篇一段話,牽動大殿所有人心緒。

可是高震的聲音十分穩定,無比堅定,緩緩念出後面的內容,

“……陛下則銳情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

“反剛明而錯用之,謂長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興土木。數十年不勤政事,綱紀弛矣。”

這段話一出,所有大臣勳貴,包括貢士們除秦川外,大殿裡幾乎所有人紛紛下跪。

大梁朝的高官勳貴們,不是祭天那樣的大典,很少施行跪禮。

可是此刻不得不跪。

這回是真的捅破天了!

梁帝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但是手指不自覺敲動龍椅的把手,表明他內心不如面上那樣古井無波。

他不平靜。

高震繼續念著:“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於君臣。天下吏貪將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

“艹!”勳貴們有人心裡甚至爆出粗口。

太敢了。

陛下出“論安平盛世”的題目,好個亞聖,直接說天下“民不聊生,水旱靡時,盜賊滋熾”。

這就是所謂的“安平盛世”?

這盛世如陛下所願?

大臣們比勳貴們更瞭解天下各地的情況,何況還有地方好友以及宗族鄉親寫信說起地方的事情。

他們掌握的渠道,足以讓他們在很高的位置看到民生的凋敝,生民的疾苦。

可是那又如何?

哪朝哪代不餓死幾個人。

只要不在他們這一代亡國,那他們就不是亡國之臣。

照目前的情況,還可以再苦一苦百姓。

但亞聖文章裡的這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俠左,劍右

逍遙小師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