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章 天道(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裡面的考棚則十分簡陋,聽說有九千多間。因為參考的舉人太多,如今大概又臨時擴建了一些。

貢院的外層圍牆三重,有外棘牆、內棘牆、磚牆。

貢院的四角還有瞭望樓,主要起到監視作用。

東、西磚牆各開一磚門,門內有牌坊東為“明經取士”,西為“為國求賢”,南牆外有磚影壁,牆之左右各闢一門,門內正中有“天開文運”牌坊,正中軸線有大門、二門、龍門,亦稱三龍門,取鯉魚躍龍門之意。

等到天亮時分,考生開始陸續進入貢院,要經唱名、搜檢、領卷等極嚴的手續,周圍御林軍殺氣肅然,對待考生,如同看管囚犯一般。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秦川在一眾舉人裡,看起來尤為年輕。

因為他閉門不出,沒有去文館參加文會,很少有人認得他是禹江省的解元。

大抵只有本省舉人才認得出來,但這種時候也不可能刻意上來攀談,免得引起貢院考官以及四周監察的誤會。

不過秦川身為不滿二十週歲的舉人,雖然引人注目,可在考場裡還不是最年輕的。

一名大約十二三歲的少年沙彌,在進入考場時,極惹人注目。

這個剛剛脫離垂髫童子年紀的少年沙彌,顯然有許多人認識。

有人竊竊私語。

“那是國師的小徒弟,去年剛參加了神都的秋試,文采出眾。沒想到他居然來參加這一科的會試,聽說今年才滿十三歲,當真是神童。”

國師是一位不知來歷的大僧,在神都說法,幾乎從者上萬。近年來,極得梁帝信任,甚至超過了在神都玄都觀內修行的陶真人。

這位真人,來神都前,在終南山修行。梁帝便對其大為傾倒,不時與其通訊。

世人曾稱之為山中宰相。

來到神都玄都觀後,梁帝對其寵信更是不減,過去十幾年,許多內閣閣老都要巴結他。

直到四年前,國師橫空出世,在一場求雨的鬥法上,將陶真人擊敗。國師由此大獲梁帝信任。

於是陶真人的寵信才大為衰減。

如今隱居玄都觀,很少和外界聯絡了。

國師的小徒弟據說是從災民中選出來的,由國師精心調教,去年神都秋試時,一鳴驚人。

這名法號道衍的小國師展露出的才華,表明國師非是傳言中的妖人,而是有真才實學,不但精通佛學,對儒門學問亦是大為精通。

否則道衍無論如何天才,也不可能在十二歲考中舉人,十三歲來參加會試。

國師派遣他前來參加會試,多半也有顯擺炫耀的意思。

有人暗自感慨,國師遠比陶真人張揚,國家掄才大典,都成了他炫耀的工具。

還有人暗自嘀咕,國師一向出行,排場甚大,遲早會為自己招惹禍端。

現在無事,不過是陛下對其寵信的緣故。

一旦聖眷衰弱,國師及其門徒,豈能有好下場。

可惜這小神童,小小年紀,不知世事險惡,被國師利用,將來難有好下場。

“阿彌佗佛。”道衍進了龍門後,向著四周的人見禮。

梵音波及擴散開,將那些對他的非議、竊竊私語平息下去。

他們聽見梵音後,竟不敢再議論道衍和國師的事。

有種議論就是謗佛,謗佛便是有罪。

有高明的人物,認出這正是國師的一門絕藝——無量梵音。

道衍小小年紀,竟能掌握國師的絕藝,說明他在佛法修行上,亦遠遠不可小覷。

他才多大,打孃胎修行也不可能如此厲害。

難道是鬼仙轉世?

禮部尚書高震是本次會試的主考,他身邊是禮部侍郎路萬里,為本次的副主考。

高震和路萬里站在龍門內的明遠樓上,看著考生們一一入場,高震不禁感慨,“多少年未見如此盛況了。此番為國選才,一定要選出真正的大材,說不得能再造盛世。”

路萬里微笑:“有大宗伯在,這次會試肯定能選出真正的棟樑之材。”

高震灑然一笑:“橋川莫要拍我馬屁,我的學問在書院不值一哂,當個講師都勉強,如今出來做官,也不過是著書立言不成,退而求其次。若運氣好,為國選出棟樑大材,那也是陛下洪福所致。仰仗天恩,豈能貪天之功。”

路萬里:“大宗伯胸襟似海,正是僕要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薄顏美玉雲深處

小靜爆豆

帶著鍋鏟去修真

川西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