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8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第一個抄錄者,獲益肯定會非常之大。
秦川暫坐定休息,運轉玉虛法門,心內觀想元始道相,那種天道的壓力在元始道相下緩緩散去。
不愧是象徵無,象徵開闢的元始天尊。
哪怕只是秦川觀想而出的元始道相,此方世界天道也不得不給幾分薄面。
這應該是本能了。
天道出現在天地開闢以後,元始天尊則象徵開闢。
前後不可謂不分明。
過了一會,秦川眸子發出清光,緩緩吐出一口白練似的長長氣息,射出門外,消散在風雨裡,將外面的鬼哭神嚎聲衝散。
太聒噪了,影響他抄書!
他這一道白氣,還有鋒銳浩然之意,聖道氣息流轉,壓制鬼神。
秦川現如今也是亞聖,雖然有點水,可畢竟是公認的。
不是什麼毛神野鬼都可以來冒犯。
接下來寫石猴在花果山做了美猴王,於水簾洞逍遙自在。石猴天生不凡,享樂天真,不知不覺間百載過去。
這是歡樂時光,秦川寫得極為順暢,天道壓力也小了許多。
可是秦川很快話鋒一轉:
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
這是猴王生髮長生之心。
此心一發,如聖賢心發作,不可收拾。
求道之心一起,石猴仙道求索之路,便即開始了。
海量的天道壓力陡然而至。
但是秦川已經開始適應,落筆繼續書寫第一回目的故事:
“石猴出海,先入人世紅塵,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可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
它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故事寫到這裡,秦川靈臺忽地綻放光明,元神似有一股道氣環繞,說不出的舒服受用,隨即天道壓力猛然增加不知多少。
元神如負著一座高山,沉甸甸的。
此山正是靈臺山。
寫到靈臺山,心中見靈臺。
“靈臺問道呵!”
秦川不管不顧,繼續書寫,寫到石猴上山尋道,遇到樵夫,聽其唱了一首道歌: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黃庭》二字一落下,秦川不覺神思悠然,妙處難言。
他方才擱筆,體會心中悠然道意。
天道壓力也緩緩減退。
而此時,以血和的鬼墨,剛好消耗殆盡了。
秦川又取出剩餘的鬼墨,然後放血。
臉色微微一白,卻飄然有神仙之態。
清清研墨,秦川細細體會剛剛莫名感悟到的黃庭道意。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這是黃庭道意和道經的相通之處,而黃庭道意更直指修道煉炁——“心不動,炁自固。意不動,神自靈。”
道德經直指修行本源,而黃庭經則是修行身心的內容。
乃是道家修煉之人,意圖以個人身心修煉來超脫凡世,以達長生自在久視之逍遙的解脫境界。黃庭經便是其個人身心修煉經驗結果的傳授與記錄。
黃庭經流傳版本很多,主意脫胎道經,而流傳各有不同,玄妙難解。
其歸納總結,本源來於道經,皆是太上道統。
有《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兩部。
秦川聽青雲道長說過,此世的黃庭經,內景藏於龍虎,外景落於嶗山。安平帝曾去求肯,皆推辭散落遺失,不知真假。
他現在是機緣巧合下,引動了徘徊世間的黃庭道意,觸控到玄妙之處,若是還要深入瞭解,參悟消化,須得見得此世的正本,才能鍥合其修行妙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