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8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正化道己用。
黃庭道意在心中靈臺盪漾,化入靈臺中,秦川方才從坐定中出來,心想這西遊記第一回目的內容,便已經玄妙無窮,實在是修道的總綱,大道的源流。
結合他自身的經歷,愈發認定,定是有這麼一個西遊世界存在。
說不得他將來能破空去得。
一念起,則緣生。
秦川心知,怕是有感應了。
但現在遠不是想這些的時候,他平淡心緒,清清恰好研墨完畢。
主僕二人甚有默契。
秦川徑自取筆,誅邪筆附著狼毫,筆頭吸飽墨水。
如今狼毫有些焦黑的筆頭,隱隱可見清氣流轉,生出難以言喻的玄妙,使秦川心頭微微一動。
此前筆頭燒焦的部分被清氣玄妙覆蓋,與浩然之意有別,兩者漸漸融合,令誅邪筆都有了寄託其上的趨勢。
難道狼毫能和誅邪筆融為一體?
若是如此,當真是一件好事了。
秦川心思一閃而過,著墨揮筆。寫到這裡,他用了草聖書法,龍飛鳳舞的筆跡,道家韻味十足。
石猴得樵夫指點,上靈臺山,訪到一座洞府。
“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靈臺方寸,是指“尋”;斜月三星,即指“心”字。即
合起來便是“尋心”二字。
石猴求道,入得仙山。便是求道尋心。
這暗合心學要旨。
接下來便是那精通三教諸子百家、法力無邊的菩提祖師出場。
有詩為證: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接下來便是石猴拜師,祖師叫它以孫為姓,給它取了個法號——“悟空”。
孫悟空三字一出,外面陰沉的天空劃破一道閃電,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彷彿某種禁忌,由此打破桎梏,降臨此間世界了。
寫到這裡,第一回目的內容終於完成。至於向後,石猴修什麼道果,且是下回的內容了。
秦川再回到開頭留白處,補上第一回的題目。
正是“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這一夜電閃雷鳴不止。
秦川一夜未眠,看守書稿,可不想被雷火毀去。
事若反常必有妖,驚得梁帝連夜喚來欽天監,詳細詢問後,都沒問出個所以然呢,弄得梁帝夜不能安枕,生怕弄出什麼事。
他被秦川怒斥之前,哪裡有這樣憂心過。
現在為了穩住朝局,不得不多費心思在朝堂上,耽誤修煉事宜。
若是秦川知曉,肯定會嗤笑一聲,陛下,你這點微末道行,還有什麼可修煉的。
因為梁帝身為人王,受到天道壓制,現在勉強修煉到神魂即將出竅的階段。數十年來苦功,花費不知多少修行資源,就修煉出這麼一個東西來。
他也不是沒尋到真法,可是人家慢起來頂多是龜爬,梁帝慢起來就是蝸牛了。
這已經不是千里馬和駑馬的區別。
若非如此,梁帝也不會搞那麼多歪門邪道。
有秦川護佑,書稿終究沒有被毀去。第二日,天光明媚。第一縷晨曦透過紗窗,照到書案的書稿上,有氤氳紫氣生出,妙不可言。
秦川由此心知,這書稿是保住了。
但原稿還是留在他這裡為妙。
後面顧亭林來要稿子,秦川給他看。
顧亭林見得書中內容,大拍腿道:“這一篇回目裡,滿藏修行的妙處,只是我怎麼沒看出哪裡有打破桎梏,再造乾坤的氣概呢?”
他是儒道釋三家都有涉及,而且學問精深,只是不喜歡道門、佛門的宗教行為,對此一向嗤之以鼻。
除此之外,對儒家的名教、禮教也厭惡至極。
他認為禮法是桎梏生民的最大惡手。
秦川笑道:“顧兄讀得太粗略了,你再讀讀?”
顧亭林於是細看,忽地拍掌道:“原來關竅在猴兒的名字裡。悟空,好個悟空。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需悟空。這句我給你補上落在最後。”
他忽地想到秦川沒寫出有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