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萬方有罪(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天大的恐懼。

因此路萬里選擇直面恐懼。

過去一個時辰,他內心裡迴盪的不是秦川的殿試文章,不是直言天下第一事的內容,也不是那句石破天驚的話語,

“陛下欲反乎?”

他只是心裡默默唸著,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在那年第一次知道這句話時,路萬里是無法想象到今時今日的事。

他最大的風波,竟來自秦川。

可他沒有半分怨責。

來得好!

此刻任何生死榮辱,都不值得再計較了。

什麼個人安危,親族危亡,師生黨朋,哪裡還值得一提。任何人情,都顯得做作。

自來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敗。

秦川在殿試的文章,在殿試那石破天驚的話語。

將一人獨治國家四十餘年的梁帝打敗了。

使其一敗塗地。

如此犯上之行為,竟不能定其罪。

這等於是秦川一人衝鋒,將天下最堅韌的堡壘攻下,但是沒有清理戰場,沉默地離開。

沉默以最高的輕蔑。

他是不屑於打掃戰場的。

能經歷無數風雨,走到今天的位置。

高震明白,顏石明白,閣臣們都明白,幾乎所有六部主副堂官都明白,皇帝現在要逆轉局面的招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糾察亞聖的同黨,將此事定性為有預謀有組織的謀逆。

可是秦川絕沒有和任何同黨。

如果有,那就是諸子百聖,那就是天下萬民,億兆蒼生。

他要做的就是把這個補丁打上去。

絕不能讓梁帝找到理由,血洗朝堂。

這事文武百官們都清楚。

他們在這裡,既是為了天下大義,也是為了自保。

連顏石在這時候,都沒法站到皇帝這一邊。

皇帝不血洗朝堂,怎麼能把亞聖的言語從公道變為私事?

這也是他們從梁帝歷年來行事的風格,揣摩到的東西。

為了自保,為了大義,所有文武百官空前一致的團結起來。

不把這個補丁打上,他們每個人都有身家性命之憂。

此事最好的結果就是苦一苦皇帝,下個罪己詔,事情到此為止。古往今來下罪己詔的皇帝不知多少,其中不乏明君。

煌煌青史論帝王得失的主要還是功績,而不是私德。

哪怕弒兄殺弟,囚禁老父,只要能使天下大治,成就盛世功業,都是公認的明君。

王者無私德。

對王者的評價,也不能用個人道德標準去作為主體評價。

“陛下有旨。宣禮部侍郎路萬里覲見。”

“路萬里,朕知道,朕早就知道。你是朝堂裡少有的明白人。這個秦川是你的學生,很好,很好,來,他沒說完的話,你來跟朕繼續說,朕今天就和你們師徒二人好好鬥法。”梁帝在玉榻上,再不復太和殿中的氣色衰敗。

他氣色很好。

路萬里:“臣回奏陛下,秦川不是臣的學生,臣也教不出這樣的學生。”

梁帝對著林公公笑道:“看到了嗎?徒弟是英雄,師父也是好漢。路萬里,你若是有擔當就認了這件事。朕念你的好。”

路萬里:“臣沒有做的,臣不能認,臣不能欺君。”

梁帝:“好好好,朕問你,那個人過童子試時,誰是提學?”

“回奏陛下,不知陛下說的那個人是誰?”

“秦川。”

“臣正是秦川參加童子試時的提學。”

“那他該不該是你的學生?”

“回奏陛下,臣現在是禮部侍郎,不是禹江省的提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何況秦川已經是貢士,是天子門生。陛下說師徒,那麼秦川的師父只能是陛下。君為父,臣為子。要說的話,臣和秦川都是陛下的子民。”

梁帝:“好,你既然這樣說。那朕要你去查秦川的罪。你查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朕就相信你的話。”

路萬里:“臣愚鈍,不知秦川有什麼罪。”

梁帝:“他在殿試上那篇文章的內容還不夠有罪嗎?”

路萬里:“陛下既然這樣說,臣只能去文章的內容是否屬實,若是不屬實,秦川自是犯了欺君犯上之罪。臣當請陛下,將其明正典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竹馬師兄請放手

LFT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