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藥王,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隔世。
貞觀皇帝和秦王,成了兩個不再交集的人生。
長孫皇后來到李世民身邊,給他送上一碗羹湯,李世民沒有喝,大功大業是最好的補藥,讓他無時無刻充滿著驚人的精力,彷彿永不疲憊。
突厥經此一役,再不足以威脅唐朝的統治。
外王而內聖。
李世民清楚,真正休養生息的時機已經到來。
但是對外的擴張依舊不能止步。
他要將漢文漢武的功業集於一身,才真正當得起千古一帝,讓世人清楚,玄武門之變,他做得有多麼正確。
另一方面,李世民同樣是一個情感充沛的人。他見長孫皇后到來,問:“上次孫真人給杜克明看病之後,可見得有好轉?”
孫真人便是藥王孫思邈。
杜克明是房謀杜斷的杜如晦,字克明。
“孫真人說他的病需要靜養,再不能操勞國事。”
李世民想到自己這位心腹,多少大事,都是房玄齡提出,他當機決斷。而這決斷的背後,則是無數日夜,披肝瀝膽地綜合各種資訊進行分析總結。
斷之一字,何其難也。
其背後揹負的責任和使命,讓杜如晦不敢出任何差錯。
偏偏還要裝作成竹在胸的樣子。
他體諒杜如晦的艱難,在其生病後,從全國各地尋訪名醫,終於請到一向雲遊四海,蹤跡縹緲的孫思邈。
既然孫思邈這樣說,李世民再不肯勞累杜如晦。
一想到杜如晦纏綿病榻,李世民都忍不住想落淚。(李世民愛哭的史料很多,比如高士廉去世時,就想去哭靈,被勸止後,回到東苑望南痛哭。杜如晦死後,李世民賜給房玄齡一條黃金帶,就馬上想起了杜如晦,哭了起來,又賜了一條黃金帶,讓房玄齡帶到杜如晦的靈房……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歷史上像他這樣感情充沛卻又立下很大功業的皇帝,確實很罕見。)
他想到杜如晦,就想出宮去看看。
…
…
杜如晦府內。
孫思邈與一個道人在別院裡閒坐。
“道兄所言,大醫精誠,實在是說到了我醫家的精闢。”他嘆了口氣,“醫者不以道長生,只願醫這人間疾苦,便是我醫家的聖道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