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正氣歌出世(4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亞聖不是寫不出來,或者不想寫,因為他是想讓人人都來續寫這首正氣歌。往後那些符合正道,激發天地浩然正氣,沛乎塞蒼冥者,皆可入這首正氣歌。”
秦川無須給詩取名字。
正氣歌就是它的名字。
所有看到的人,心裡都會浮現正氣歌三字。
“不知兄臺如何稱呼。”
“華寧府人,寧採臣。”少年讀書人緩緩開口,其身形挺拔,眉宇一股剛直之氣,使人凜然。
這時一道清越的聲音,傳遍東海之濱。
“登天門者,可入書院,聽我開講修煉浩然正氣之道。”
於是眾多讀書人,紛紛前往天門。
天門共有一十八道臺階。
剛一上臺階,就有說不盡的陰森恐怖之意。
寧採臣常年修持抱元樁,又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此刻也不禁渾身寒顫。
但他咬牙堅持,一步步踏上臺階。
這十八道臺階乃是秦川模仿靈臺方寸山瑤臺的十八層地獄臺階締結的幻境臺階,威力弱了不知多少。
即使上不去,也頂多有些心理陰影,回去會做一段時間噩夢。
寧採臣一步步上去,咬牙堅持,沒有東張西望。
在他堅持不住時,忽地腦海裡泛起正氣歌的詩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他身上文氣豁然綻放,在腳下生出一朵青雲,助他輕飄飄上了臺階。
而寧採臣體內,一團圓溜溜的文氣凝聚事物形成,其中有隱隱有正氣之意。
“此物可稱之為文膽。”
寧採臣知道,自己透過正氣歌,領悟了文氣化正氣的關鍵一步。
那就是文膽。
文氣有膽,自然就能逐漸轉化天地正氣。
修煉浩然正氣,首先就得鑄造出一顆文膽來。
剛才他領悟這一步時,臺階有一種玄妙的步伐凝聚在他心頭,才締結了一朵方圓不到一尺的小青雲,讓他能快步上了臺階。
“採臣,你果然沒讓我失望。”
天門後是講學的高臺,以及空曠的草地,再無餘物。
清風徐徐而來。
“弟子寧採臣,拜見先生。”寧採臣隨即拜倒。
秦川微笑:“剛才那小青雲,喚作平步青雲,乃是我給走上十八層臺階的讀書人準備的小禮物,可以用文氣施展,用來趕路。”
文氣一樣能溝通天地法理。
平步青雲,乃是筋斗步的縮略版本,即使大成,凝結的青雲,也不過方圓一丈,一日千里。
但是遊學士子,用平步青雲,確實可以節約馬力,方便遊歷山河大地,養心中浩然之氣。
剛才寧採臣的平步青雲的一大步,卻也是當世讀書人的一小步。
隨後,陸陸續續有讀書人從天門十八層臺階出來。
個個都悟出青雲步。
“今日,開講文膽是如何鑄成的。”秦川的聲音徐徐遍及草地上諸人心頭。
他們心中納悶,難道剛才他們是沒鑄造出文膽麼?
只是亞聖開講,誰敢不用心聽。
秦川徐徐講述鑄造文膽的過程。
似寧採臣這等聰慧的,聽了幾句,便明白過來,原來先生是讓他們溫故而知新。
文膽的鑄造,如修道士神魂出竅。
許多人修士哪怕資質再差,修道幾十年,總能到這一步。
就和那些十年寒窗的讀書人一樣,只要能進入天門,終歸是能磨礪出一顆文膽來。
但是做到了,不一定等於明白。
秦川現在說的便是文膽的原理,以及其中的玄妙。
溫故知新。
結合他們剛才的經歷,許多東西一點就透,不時有讀書人搖頭晃腦,恍然大悟。
以文氣鑄造文膽,以文膽打造文心。
這是目前秦川講述的主要內容。
文心的內容很少,更多內容集中在文膽上。
本來枯燥的內容,秦川用剛才那些人的經歷來舉例,頗是使人親切,且妙趣橫生。
…
…
青州,新鄭縣。
致仕的前任大宗伯高震,坐在書房的書桌前。
他腦海裡浮現秦川所作的正氣歌。
作為書院出來的教習,又是當過禮部尚書的高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