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各方拜賀與聖德大道(6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滿朝文武聽聞後,陷入沉思。不得不解讀這一句話的含義啊,萬一解讀不好,影響的不是仕途,而是身家性命。
亞聖成仙后,第一句傳世名言。
甚至可以看成亞聖往後的行事風格。
“呸,哪能還叫亞聖,那是秦子!”有勳貴暗自心道。
諸子百家是不乏仙道中人的,譬如列子,便是實實在在的仙家。
往後說起諸子,當秦列並舉。
因為秦子還沒去,所以秦子在前。
倒不是為了拍馬屁,而是要尊重活著的人嘛!
聖人憐惜蒼生,其實不代表聖人就不會是小心眼,這不衝突。
可沒人規定諸子百聖就一定要豁達大度。
覺得諸子寬容大度,那不過是世俗人的看法。
諸子重的是道,而不是性情品德。
強調性情品德,也是為了佈道。
看看諸子聖賢推崇的賢君名臣,其中不乏囚禁老父,弒君造反,或者道德瑕疵,愛好美色等……
諸子百聖看一個人的標準是不是有利於天下,而不是個人的私下品質。
群臣們各自心中揣摩。
梁帝沉吟一會,問王宗之:“王夫子,你說他是什麼意思?”
王宗之:“亞聖此言,前一句大氣磅礴,後一句化百鍊鋼為繞指柔。足見亞聖不是個刻薄的人,亦可謂唯刀百辟,唯心不易。從此言也可看出,亞聖求的是逍遙隨心,蔑視的是天道恪守。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是不偏不倚,對萬物平等相看,今釋家有言,眾生平等,就是從此言引申出來。”
眾臣不乏有見識深厚者,心想,“陛下近來崇佛,王夫子倒是厲害,趁著這機會,暗裡損了佛門,卻不見聲色。當真是殺人於無形中。”
他不得不讚嘆,這才是真正的大佬。
什麼刀都能借。
借得讓人無可指摘,還暗地裡挑起道佛的矛盾。
林公公都忍不住看了王宗之一眼。
王夫子頓了頓,斟酌一下,繼續開口:“故今世方仙之士,多以修行無情之道,人情薄於父子,友愛失於親朋,一意修玄,落得個孤家寡人,終無所成就。”
梁帝聽到後,臉色潮紅。
這不是指著和尚罵禿驢。
偏偏他還不能反駁,不能生氣,否則就不打自招,說明王夫子罵的是他。
他這時怒氣勃發,心裡想到秦川。
安慰自己,總比那人要強。
相比秦川指著鼻子怒斥梁帝的事,梁帝現在竟覺得王夫子的話,要溫柔許多。
“這蒼髯老賊,皓首匹夫,總要比那人強。”
還知道拐彎抹角勸諫,至少是懂得尊重他這個君父的。
哎,現在的梁帝,覺得自己從沒有現在這樣卑微過。
以前這種陰陽怪氣、拐彎抹角的諷諫,他是萬萬容不得的。
他竟被秦川弄得下限變低了許多。
“自古的天子,除了那些亡國的昏君,還有比朕更委屈的麼?”梁帝心中慼慼,覺得受了天大委屈。
即使他有錯,難道全都是他的錯?
拋開事實不談,皇帝就該受臣子的委屈?
“朕先忍著!”
到底是天生的政鬥高手,知道有些委屈不忍不行。
“老臣囉嗦了,不知陛下覺得老臣的話,可以為然?”王宗之恭敬問道。
梁帝:“……”
他沉默一會,緩緩道:“王夫子說的話有些道理,請繼續吧。”
王宗之也沒步步緊逼,見梁帝沒有大發雷霆,心中有些感動,陛下變了。他居然有種梁帝長大的感覺。
一個六十歲的孩子長大了?
何等荒謬。
王宗之接著開口:“亞聖之道,非是無情,至少並非無情道才是修行。亞聖之初心,亦是不改。”
初心不改。
眾臣抓住關鍵。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意思是我識得天下大局,乾坤宇宙之道,但是初心還是一樣的。看你不順眼就是不順眼。我憐惜草木,乃是因為草木無害,反而可愛。
惡我者我自惡之,善我者我自善之。
陛下你品,伱且細品?
王宗之心裡更清楚,秦川和真正的諸子百聖不同,他更像是世道的旁觀者,所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