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乘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各方拜賀與聖德大道(6k),長生從聊齋開始,隨緣乘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醒地看到天下的弊病。

他開創心學,只是作為一個指路人,而不是帶路人。

他就是給世人指了路。

有出世之路,也有入世之路。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當真韻味悠長。

其實說那麼多,總結就是一句話。

“不要去煩他。”

如果不是成為紅塵仙,具備令世人俯首的實力,哪能暗示出這樣霸道的潛臺詞?

梁帝是何等的聰明人,如果用在治國上,至少大梁能多續五十年的命。

他是一點就透,明白了王宗之潛在的意思,也由此明白秦川的態度。

“他比朕還霸道。”

梁帝心裡泛起陣陣酸味,如果他修煉成仙,那該有多好。

做夢終歸是做夢,還得面對現實。

梁帝心裡清楚,秦川就如一口懸在他頭頂的神劍,他不要試圖有任何妄動,否則這一劍說不定就會斬下來。

即使如此,他如今也得含著淚,忍著辱。

因為秦川師出有名,有大義。

如果真衝突起來,以他目前對朝局的掌控,大有可能被群臣用大局綁架,逼他退位,緩和矛盾。

這矛盾其實不在他和秦川,而是用這種方式,對天下臣民有個真正的交代。

本來他此前還以為,秦川以一人敵天下理學,幾無勝算,如今伴隨秦川成仙,已經成了五五開的局面。

畢竟秦川有個很大的優勢,他可以跑。

沒有十足的把握,誰敢對付一個仙人?

只要對方能逃出去,對參與的每一方勢力而言,都可能是滅頂之災。

能剋制鬼仙的事物,大梁朝能拿出來一些,如何剋制地仙,以九州之大,也怕是難找出一樣來。

因為秦川之前數千年,哪有什麼地仙。

世間還能流傳下來關於元神地仙的記載,已經是很不錯了。

當一樣事物消逝時,剋制它的事物也會跟著消逝。

梁帝深深呼吸一口氣,平息複雜的心緒,淡淡開口:“王夫子的意思我明白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你瞧朕現在,不過是死灰之木,坐等命盡。朕不是什麼青青草木,就是個草木灰。朕累了,散朝。”

他這話說得悽愴可憐。

眾臣紛紛叩首,“陛下,請保重龍體。”

梁帝沒理會他們,輕輕念著一首詩。

大臣們要很仔細才勉強聽清楚。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秦川是遨遊青天的自在白雲,而他現如今不過是杯甁中的死水而已。

王宗之不禁嘆惋,“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他念的是一個逆臣賊子的話,其中飽含對梁帝的憐惜。

可王宗之也分不清自己到底還是不是忠臣孝子。

平生首次,他對恪守的理學天道,產生真正的動搖。

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理學的三綱,無法彌補他此際的心靈破綻。

好在話已經傳到,梁帝已經明白,這神都城的荒誕亂象,一場即將爆發的風波,總算暫時平息下去。

可誰知道會不會爆發呢?

這得看梁帝,願不願意真做個死灰之木。

也看秦川,是不是真的無懈可擊。

元神地仙當真是一點破綻都找不出嗎?

只要是人,總應該有破綻的。

但暫時,沒有人願意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螃蟹的鉗子,找不到應對的辦法,傷的是自己。

為了私利去做事的人,不可能無私地去當一個先驅。

所以自古以來,捨生取義者最可怕,最令人敬重。

太僕寺監正院舍。

黃名士來到了神都,跟隨黃夢來拜見秦川。

他從陵州一路過來,想著自己居然和一位陸地神仙有點恩怨,他內心就難以遏制地生出惶恐和畏懼。路上昏昏沉沉,每次睡醒,都是一身冷汗,打溼了衣衫。

頭髮都肉眼可見的白了不少。

但是不能不見。

這段恩怨不解釋清楚,整個黃家都要受到連累。

旁人要是知道黃家和這麼一位陸地神仙有過節,肯定是不敢再繼續合作下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薄顏美玉雲深處

小靜爆豆

帶著鍋鏟去修真

川西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