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8章 滿城盡是福爾摩斯,三國新天子,隱於深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城中的氣氛,忽然變得很詭異。雖然,這裡仍舊川流不息,城門也一樣早開晚閉,但不管怎麼說,城中的氣氛就是大異於平常。行走在大街上的百姓,一個個都彷彿得知了天機的模樣,遇到相熟的人也不再打招呼,而是神神秘秘地目視一眼,搞得跟細作碰頭一樣,然後擦肩而過。
造成這樣情景的原因,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也裝作知道。但事實上,無論知道或不知道,他們都感覺,漢室這幾天要有大動作了。
可提心吊膽了許多天,他們想象中的大動作,卻遲遲沒有發生。金烏每日還是東昇西落,長安城中仍舊一片車水馬龍,這樣的結果,讓見過了宮廷廝殺、政治**的長安百姓,一時很有些不適應。
天子非先帝之子啊!
如此傾覆天下的大事,怎麼可能這般風平浪靜?
可終究不知深宮朝堂的百姓,永遠不知道,長安城除了這般風平浪靜之外,不會再有第二種可能。
**爆發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兩種。一種是大規模的軍事**,另一種就是小規模的政變。
可軍事上,劉協是漢軍絕對的把控者。他幾番御駕親征打出的威望,他軍制改革給漢軍帶來的實惠,他手下各員大將的忠心耿耿,都使得長安城內不會出現任何一丁點的軍事**。
至於小規模的政變……呵呵,誰活得不耐煩了?
如今漢室朝堂那些老臣看似還跟劉協吵得臉紅脖子粗,但事實上,他們這些人精兒,哪裡還不知道他們沒有贏過哪怕一次?
如今的朝堂,連三公都沒了,把持朝堂權力的,都是劉協的心腹小集團。剩下那些即便有心之人,猛然四顧,才發現他們要兵力沒兵力,要權力沒權力,要想聯絡個人,還怕那人轉頭就把自己賣了——這樣的狀況,他們哪能發動得起一場政變?
最主要的是,漢室的錦衣衛是吃白飯的?
然而,謠言終究散佈了出來,即便劉協嚴防死守,維持住了一片安寧的假象。但百姓心中的疑惑,還是會醞釀成一股風暴,也由此,長安城的詭異便進入了第二個階段:猜測。
沒有人不會對事關自己生死的大事不感興趣,也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傻瓜。所以,當朝廷上層一片寧靜祥和的時候,底層百姓這裡就會捲起一股強大的漩渦,將謠言的威力的發揮到極致。
這時候的百姓,當然不敢大庭廣眾下議論宮闈秘辛。但心中的疑惑憋了這麼久,他們就會三五成群地聚在人跡罕至的地方,議論紛紛。
“你們說,我們那位天子,究竟是不是先帝之子?”
“我看吶,十有八九不是。”有意思的是,人類總是將悲觀的論斷掛在嘴邊,雖然他們心裡也渴望那是假的。但真將心裡話說出來,又覺得顯得自己沒水平:“你說冀州那邊都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更有人說,那人長得簡直就是二十年後的陛下,你說這還能有假?”
“我覺得這事也是真的。”另一人也湊了上來,語氣當中充滿了擔憂:“當初董太后抱養天子的時候,我覺得就事有蹊蹺。你說假如陛下真是先帝之子,那王美人剛死,先帝自然視陛下為最親之人,又怎麼捨得讓董太后抱養?”
“那你說這是為什麼?”
“當然是因為董太后想跟何後分庭抗禮啊!”這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又忍不住洋洋自得分析道:“你想想,當初何後把持後宮,董太后幾乎被逼入了絕境。這時董太后再不扶持出一位皇子,豈非就被何後給殺了?”
“不錯,我覺得也是這樣。”又有一人頜首撫須走了出來,分析的神情完全就是漢代般的福爾摩斯:“你看,無論如何先帝之後是少帝,而不是我們這位陛下。假如先帝真認為陛下乃他親子,那他怎麼也會留下一份遺詔不是?這天子就是陛下的,他立下遺詔,那何後再隻手遮天,也不能罔顧先帝遺詔吶!”
“嗯……”眾人一陣應和,紛紛覺得分析得有道理。隨後眾人又是一副唉聲嘆氣的模樣,感嘆他們命苦:好不容易盼來一位好皇帝,可怎麼是個假貨啊,唉!……悲哀!
這樣的議論,幾乎遍及長安的大街小巷,一個個神神秘秘,一個個都是福爾摩斯。反正眾百姓每議論一次,都會加重一次猜疑,整個長安城的以著緩慢而堅定的步伐,漸漸轉入一種消沉、絕望的氣氛當中。
毫無疑問,這個時候,只要有強大的勢力滲透進來,在長安當中搞風攪雨,利用百姓的恐懼心理,必然能弄出一些事情來。事實上,這些也的確顯露出了苗頭,司隸校尉的兵士出現在大街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