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諸葛安人世家,[綜]五行缺錢,簡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強行分配青苗配額?嗯,朕記得強行分配之策早就廢除了,誰敢妄動國策,行此倒逆之法?朕還說過,北境之事由朕親自督查,你們放在心上嗎?啊!詔書上居然蓋著朕的大印,朕怎麼不知情?曾布!你有何話說?”
“臣有罪。”曾布一聽青苗二字就知道事發了,他們沒想到諸葛安人和哲宗多年不見,居然還不有這份信任。諸葛安人常年在邊境,就算有小時候的情義,可隨著諸葛安人獨攬大權,多少情義都該被消磨了。曾布以為皇帝對諸葛安人優容,一是樹立君臣相得的典型,二是用諸葛安人的赫赫戰功轄制文臣。沒想到諸葛安人這麼不按套路出牌,居然把一起都攤開在皇帝面前。沒想到啊……
“你當然有罪!矯詔、欺君,罪在不赦!”
“官家息怒!”群臣跪倒高呼。
“朕不怒,已經被氣吐血一回,難道要再被氣死嗎?為這種欺世盜名欺君罔上的東西,不值!”
“官家~”向太后著急道,曾布是唯一對她釋放善意的新黨,日後可做招牌使,如何能砸了?
“怎麼,太后有異議?您金口玉言說了去職流放,朕已經照做,太后仍覺不解氣,難道要抄家?”哲宗冷冽道。
“官家這是何意?曾家一向忠心耿耿……”
“是啊,曾家祖孫三代進士,國之棟樑,怎麼就出了這等矯詔的國賊蛀蟲!若不是看在南豐先生面上,朕還不要了他的命!”哲宗怒氣衝衝道。
“官家息怒,矯詔不是小罪名,且聽聽曾大人有何話說,說不定這其中有誤會,是誣告也未可知。”向太后給曾布使眼色,讓他趕緊把事情定性為誣告,把罪名往諸葛安人身上推。
曾布搖頭苦笑,向太后太天真了,現在哪裡是反咬一口的時候,官家明擺著袒護諸葛安人,那麼大一片國土在諸葛安人手中,他居然全不在意,依舊信任。別看官家說話硬氣,可大宋沒有殺士大夫的先例,曾家不是擺設,只要不死,總有翻身的機會。曾布嘆息,他只算計人心,卻忘了為自己備一條後路,罷了,成王敗寇!曾布叩首道:“臣有罪,臣無可辯解。”
“好,好,既然無話可說,那就著有司審理,流放崖州,本月之類滾出京城。”今日以是二十六,還有四天。
“官家,老臣有罪,不敢辯駁。只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鑑。諸葛許國擁兵自重,朝廷旨意,在燕雲十六州居然無法同行,這與當初未曾收回又有何異?諸葛許國已成裂土封王之勢,燕雲十六州猶如國中之國,如此作為,才是真國賊。大唐藩鎮割據之禍就是前車之鑑,官家為此賊矇騙,一意孤行,臣忠君體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官家,老臣一片擔心,日月為證,老臣……”
“住口!住口!咳咳……”哲宗抓了床邊的茶盞往曾布身上砸,曾布額頭頓時見紅,滾燙的茶水潑了一身。
“官家息怒。”群臣再次附身,曾布可是積年老臣啊,對文臣來講,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嚴,如此折辱,如何不令他們心生兔死狐悲之感。
“官家息怒。”諸葛安人起身走到床邊,再次為他輸送內力,小聲道:“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是以前官家教我的嗎?”
“拖出去,再有求情者,同罪論處!”哲宗嘆息一聲:“息怒,息怒,你們都為這國賊求情,可曾擔憂過朕的身子。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嘴上喊得響亮,今日曾國賊辱朕,你們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這就是你們的忠心,朕可算見識了。”
“官家,臣等對官家對大宋無一不忠心耿耿,只曾……子宣之事還有疑慮……”
“什麼疑慮?人證物證俱在,曾布也俯首認罪,還有什麼疑慮?朕早就說過,求情者同罪,來人啊……”
“官家,王大人乃是御史,直言進諫才是為臣者本分,請官家息怒,您現在可不能生氣。”諸葛安人為王若叟求情道。
哲宗冷笑一聲,最終也只有諸葛安人為這些人請求,世事當真諷刺。哲宗疲憊道:“都下去吧,回去好好想想,什麼才是忠心!”
“看來官家身子大好,哀家倒不必擔心了。官家好身養著,哀家不打攪你休息了。”向太后不等群臣退出,起身就走。孟皇后無措得看了看哲宗和向太后,選擇跟在向太后身後,小跑著追上去,扶著向太后走出福寧宮。
“阿安,你看到了嗎?這就是朕的處境,朕不敢叫你回來,朕這皇帝當得窩囊。端王這縮頭烏龜倒縮得快,曾布居然沒咬出他來!”哲宗錘著床板,恨恨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