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桑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不速之客,天衍遺錄,耕者桑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算得上是俊俏,畢竟他母親也曾是個十里八鄉聞名的清麗美人,但現在無論誰看到他,都會覺得他身患絕症命不久矣。但這種氣血衰虧的臉相併不會持續太久,一般在巳時前後,徐林就能恢復到接近正常人的氣色。在這之前,徐林從不早起露面,甚至連缺席春祭也不例外,只為隱瞞這一現象。但今天,徐林卻是無論如何也必須破例跟同學們一起去參與學院的這件“大事”了。
看著鏡中的自己,徐林淡淡一笑,喃喃自語著:“或許短命也有好處,不用像大哥那般被母親催著娶妻生子,也不用如父親那般慢慢變成迂腐無趣的老叟。只是可惜……看不到薇兒妹妹成親穿嫁衣的那天,也看不到……”一時間,徐林腦中竟閃過許多張臉,父母,兄妹,同窗,兒時的街坊玩伴,還有那個青梅竹馬,不知是否還在家鄉等自己的姑娘……
大家應該都還會一直好好活下去吧,自己卻不知還能存在於這個世上多久了。徐林曾以為自己早已看開生死,沒想到自以為古井無波的心境,卻還是如此輕易地激起了一點波瀾。
但很快,他又收斂了一切的情緒,快速用清涼的井水抹了一把臉,重新換上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輕輕地哼唱道:
“幾度露華深重,一簾樓閣春風。廣寒映臥龍,誰憶水月光中。如夢,如夢,覺來悠悠長空。”
這首徐林最愛的詞曲,卻是他從天碑山腳下的梅蘭鎮青樓裡學來的。說起梅蘭鎮,就不得不說到天碑學院的起源……
天碑學院建於北域嵐州的天碑山頂,嵐州地形複雜,溝壑縱橫,多奇山偉峰,至今仍有許多人跡未至的神秘之地。相傳,三千年前學院的創始聖人原是當世一位身份極為顯貴之人,一日夢中受上蒼感召,自中州出發,跋涉千里來到嵐州,根據夢中線索找到了一座當時還沒有命名的無人巨山。
經過一番艱辛地攀登後,聖人在山頂發現了一片上古碑林。碑林中有數以千計的來歷不明的巨型石碑,上面刻有當世人無法辨認的奇怪圖案,瑰麗宏偉,神異非凡。
聖人根據夢中上蒼的啟示,再結合當世的人類文字,憑藉自己的曠世天賦與金石般的決心,潛心參悟一年後,終於創出了一套“古譯法”。成功找到了人類文字與上古碑文圖案間的關聯,開始能夠艱澀緩慢卻穩定地翻譯上古石碑中的內容。
翻譯一段時間後,聖人發現,石碑林的石刻碑文簡直是一座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裡面的內容涵蓋天文地理、萬物博記、農工技法、醫卜術數等等,甚至還有教導人們的為人處世之道與治軍用兵之法。
碑文中所記載的技術、工藝與思想都是聖人聞所未聞的,並且其先程序度遠超當時的人類文明,如果能夠善用,將大大提升人類的文明發展程序。
於是,聖人認為這石碑林是上天所恩賜的“天書”,故將此無人巨山命名為“天碑山”,將山頂的上古石碑林命名為“天碑林”。
此後的數年裡,創始聖人全身心投入到了研究、譯著天碑林內容的工作中,一塊接一塊,並將這些知識記錄成冊。為了專心完成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聖人拋卻了凡塵俗世的一切因果,只帶了兩個最信任的隨從,在天碑山上搭了一間草廬,每日只顧廢寢忘食地翻譯、記錄天碑林中的知識。
但是,聖人終究還是人,十餘年過去後,即使窮盡聖人的人力之極限,透過古譯法所獲取的天碑內容仍不足碑林的百分之一。於是聖人迴歸家族,並利用從天碑林中習得的知識迅速獲取了萬貫家財。隨後,又利用這些資產在天碑山上創立並興修了“天碑學院”,廣招天下英才。
聖人專門挑選同樣擁有絕佳悟性的人收為弟子,教導他們學習天碑林知識,傳授他們古譯法,並率領弟子們與他一同參悟、翻譯碑文。
之後數十年,創院聖人及弟子們將所獲知識分門別類,編撰成書,終於著成了一套驚世駭俗且包羅永珍的叢書——《天衍錄》。
隨著天碑學院的名氣越來越大,眾多因為天資不足而無法進入學院的人彙集在了天碑山腳下,只為偶爾能夠接觸到山上的這群神秘學士,好獲取一些超前的知識,久而久之這裡便形成了一個小型城鎮。
這個小城鎮取“梅蘭,君子之友”的寓意,被命名為“梅蘭鎮”。
梅蘭鎮依託天碑學院,經過近三千年的發展,早已經從當初的一個小城鎮變成了嵐州首屈一指的大城。如今這裡定居百姓超五萬戶,幾乎可以媲美嵐州的州府五鹿城,梅蘭鎮上的各行各業,尤其是商業、娛樂業尤為發達。
並且因為有學院的廕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