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桑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帝國往事,天衍遺錄,耕者桑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其他三座雄關一樣,雁回關已經不能簡單地稱作為一個關卡,而應該被叫作“關城”。關口的城牆依山勢而建,千餘年前,關卡的城牆就已修築至百丈之高,因此有了“雁行至,亦回返”的傳說,故而得名“雁回關”。

本來有此險關,即便百萬雄師也難以輕易攻破,但梁王與襄王的叛軍,既然敢進犯雁回關,自然有所依仗——他們捕獲了號稱“天工巧匠”的世外方士成偃子,為叛軍打造了有“金”、“火”源術加持的巨型攻城火炮。僅僅一天時間,就把雁回關的百丈城牆開啟一個缺口,讓原本可以輕鬆固守數月的守城戰變成了慘烈的守牆白刃戰。

中州四大關的常備軍都是五萬護國玄甲,玄甲軍是除御林聖甲以外最忠於皇帝的軍隊,因為玄甲軍的統帥——四鎮指揮使及屬下所有大小將官、尉官、旗官幾乎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州子弟。所以他們忠於皇權,保衛中州,實際上就是保衛自己的家族與地位。玄甲軍的標誌是一套覆蓋全身、漆黑如墨的鱗片烏鋼甲,能夠抵擋世間絕大多數的箭矢,同時配備一柄堅硬鋒銳的烏鋼長刀,可裂石分金。

這一套裝備只有朝廷的直屬工匠——來自少府司的御用煉器師才能打造,運用的是《工篇-隕鑄法》中繁複深奧的秘技,因此數量極為稀少,每一套玄甲裝備都極為珍貴,朝廷每年搜刮九州大地所有的材料才剛好勉強夠彌補二十萬玄甲軍的裝備損耗。

昭平帝南下平叛時,帶走了南關四萬軍,東、西關各兩萬軍,最危險的北關五萬軍一人未調,正是料到了北域叛軍可能的動向。只不過即便是已經展現出超凡軍事謀略的皇帝,也沒有料到北域叛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攻破雁回關。

所以昭平帝才會吐血昏厥,按照他原本的計劃:兩個月平虞王,半個月修整,兩個月回師中州,再集合兵力與北域決戰,因此雁回關至少要守住五個月時間。但雁回關如今一天告破,即使苦苦支撐的玄甲軍全軍覆沒,也只能守住一個月,等到皇帝匆匆回援,中州之地早已盡失。這失的可不僅僅是土地,失的更是所有御林軍與護國軍的家眷、族地,到那時,叛軍根本不用攻下京都,昭平帝也只有自裁一條路了。

城牆已破,關外是如狼似虎的百萬叛軍,關內只有晝夜不息浴血奮戰的五萬玄甲,身後是幾乎毫無防備的中州千里沃野,為了不讓身在中州的家人遭難,他們只能用自己的鎧甲和血肉去堆填城牆的缺口,但即便把上到雁回關鎮北指揮使,下到挑柴餵馬的雜役都全部填上去,也無法彌補天塹鴻溝般的巨大實力差距。

破牆二十天後的雁回關,早已經成為了一座血肉磨坊,城牆缺口處堆起了十丈有餘的屍山,到處是斷臂殘肢和焦黑的屍體。縱使玄甲軍還佔據著城樓制高權,縱使玄甲軍個個裝備精良、體格精悍能夠以一當十,縱使鎮北指揮使臨危不亂步步為營構築防禦工事,也改變不了五萬玄甲僅剩下一萬五千殘兵的事實。

轉眼間,自昭平元年叛王作亂,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如今的百姓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記得當年雁回關的那場血戰,只記得二十八年前的那個臘月格外的冷。冷到從南域開始一路向北都是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冷到橫貫大陸的臥龍江、劃界東域北域的瀾滄江江面都出現了大塊的浮冰。

日夜鏖戰的雁回關也在臘月迎來了百年罕見的大雪,雪連下了五天五夜,雪滿天,血漫地,天地間彷彿只剩下了耀眼的潔白與刺眼的殷紅。此時已經連攻了二十五天的北域叛軍決定暫時修整,等大雪停止後再一鼓作氣拿下雁回關,畢竟關裡也只不過剩下了五千殘軍而已,這可是他們付出了近三十萬傷亡換來的輝煌戰果。

對叛軍而言,踏過雁回關,中州、京都、天下,近在掌中!關注這場戰局的各方勢力都以為,雁回關的雪停之日,就是關覆之時。

關內剩餘的五千玄甲軍,吃完了人生最後一頓飯,每個將士身上都裝好了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遞到家人手上的遺書。關外修整的七十餘萬叛軍,意淫著進入中州後怎麼掠奪積累了數百年的豐腴膏脂,梁、襄二王也在為拿下京都後如何瓜分天下而盤算自己的小心思。

就在這時,雪停了。

大雪戛然而止,太陽晟空昭昭。七十萬叛軍在將領的指揮下開始整齊有序而緩慢地在雁回關前排兵佈陣,五千玄甲在關內的拒馬、鐵蒺藜後用力纏緊手上的刀柄繃帶。雙方心裡都只有一個念頭——決一死戰!

不知是從哪一個瞬間開始,叛軍當中突然有一個人聽見大地輕微地鳴顫,彷彿是地底下有個巨人在低語。然後是兩個、三個、四個……越來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蒼皇

靈秀清逸

情斷清夢

宸雨果

食鬼人傳奇

毒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