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三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章 神童的待遇,農家狀元郎,成三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限在哪裡?”
“想一想他近來的一言一行,你當真覺得常人無福消受的學習方法,他也受不住嗎?”
“不走這條路,他又怎能從一眾天才中脫穎而出,透過童子舉的考試?”
經此一問,葉老想要駁斥,卻又一時無言。
的確陳平近來的表現,實在是太過於妖孽了。
而他先前的教導之法,還是先入為主地把陳平當做了心智尚且稚嫩的孩童。
頂多就是在心裡,給他平添了幾歲年紀,當做十幾歲的少年學子。
可這分明還是低估了他。
繼續用以往那般教學之法,來教育展露了真實心智的陳平,顯然有些不合適了。
至於王縣令所說的極限所在,葉老自然沒有測過,也不想測。
日久見人心,這是對於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十餘載的王縣令而言。
路遙知馬力,則是對童子舉在即的陳平而言。
按照葉老原本的計劃,陳平年歲尚幼,就算多在書院裡打磨幾年,再去參加科舉也不算晚。
畢竟如若成為舉人之後,必然就要面對諸多人情冷暖、明槍暗箭、名利誘惑,甚至要接觸許多官場中人。
這都不是他這一個年紀的孩子能承受的。
若陳平十五歲之前就成了舉人,那時心智尚未徹底成熟,還是最容易步入旁門左道的年紀。
萬一過早沾染了官場的烏煙瘴氣,只怕是自毀前程。
葉老身為老師,如何能讓他陷入如此險境。
現在卻是不同了。
陳平在提出捐獻修路之策的時候,所展現的心智和手段,已不弱於任何成年人。
這般情況下,若是硬將他拘在書院裡,依舊按尋常之法教學,對他而言是自縛手腳,怕是會更加不利於成長。
葉老明顯是被王縣令說服了,這才有了今日的這一幕。
其實王縣令還有一些話深藏於心,並沒有說出來。
在王縣令看來,陳平此子之所以專心志學,並不是當真愛好鑽研學問,也不是仰慕聖賢,而是懷著再明顯不過的功利心。
參加科舉都不是他的目的,只是一個過程罷了。
而這般心態,王縣令也算感觸極深。
因為當年的自己,也是這般心態。
王縣令之所以在官袍加身之後,一改往日習性,再不作一詩一詞。
便是因為,他學作詩詞文章的目的,只是要藉此中舉為官,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負。
既然都已經做官了,自然就該專注於實現夙願。
再去用詩句擺弄那些風花雪月,實屬玩物喪志浪費生命。
因為領會到了陳平的心思,王縣令才敢如此行事。
於是在王縣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下,葉老終於想通,一改以往的刀子嘴豆腐心,直接拿起了戒尺。
陳平對他們的心思絲毫不知,只是作為“受害人”,終於體會到了大譽王朝的神童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