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心服口服,文娛救世主,浙東匹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有央視春晚開始,三十年來,只有馬季、馬三立那個時代,弄過兩個單口相聲,其餘上春晚的都是對口/群口相聲。就馬季那僅有的一根獨苗《宇宙牌香菸》,還是扮演了一個推銷員,跟觀眾近距離互動推銷,與傳統站在臺子上說的單口相聲不是一回事。至於其他地方電視臺春晚邀請的單口相聲,則多為方清平為代表的‘面癱流’、‘裝弱智流’,儘量淡化單口相聲的互動性,把單口相聲改造為近似於‘一個精神分裂症病人自言自語’。”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因為落語和單口相聲,是要和觀眾互動的。觀眾喜則語急,觀眾寞則語緩,觀眾注目則音重,觀眾瞌睡則音輕。看不到觀眾的落語師和單口相聲演員,是沒有靈魂的。”
金成武這些日子以來,看過這段劇本設定不下一百遍,但是他始終覺得高深莫測,難以融會貫通地找到代入感。
事實上,這番話也不能算完全顧誠原創。平行時空至少有兩個人都說過類似的,一個是鮑勃迪倫2016年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侃侃而談“我曾經給五十人唱過歌,也給五萬人唱過歌,但我可以負責人地說給五十人唱歌更難,因為那五十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靈魂。”
在本時空,這番話被顧誠第一次在權寶雅的演唱會上露面客串時,改頭換面拿來用過了。
另一段近似的言論,則是後世郭德綱被優酷請去做首期網路相聲影片時,開場的告罪墊詞兒(說相聲的開場白,其實郭德綱說這番話比鮑勃迪倫更早)。
“相聲最好就是百八十個人的場子,說的人聽的人相互看得清對方表情。這才是相聲的魂,千古無同局,就算我倒背如流的段子、拿捏到妙到毫巔的語氣手勢,如果觀眾的反應和上一場不一樣,我就要跟著調整。跟醫生看病、先生授藝一樣,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雖然郭德綱最後還是屈服了,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傳統文化,把他的《濟公傳》放到了優酷上。
這些例子,金成武自然是不知道的,也就加深了他理解時的難度,畢竟思想高度沒到這個境界。以至於他總覺得顧誠的理論有一絲像歪理邪說。
觀眾的反應,對於藝術的表現力真有那麼重要嗎?單口相聲和落語,真的需要互動麼?
……
顧誠正準備睡覺,門突然被敲響了,他下床一看,原來是金成武來訪。
“顧先生,失禮打擾您了。我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搞明白,想問一下您,可以麼?”
“當然可以,請便。”顧誠很客氣地讓金成武進屋坐下。
金成武鞠了個躬,誠懇地問:“您說過,這部電影的立意,是在幫助那些‘看上去即將被淘汰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形態’,找到在網際網路複製大潮衝擊下,之所以沒法被複制的細節和靈魂——是這個立意麼?”
“當然,我說過很多遍了。”
“那你為什麼用的是扶桑人五六十年代、電視被普及時這個時代背景來闡述問題呢?眾所周知,電視對內容產業的衝擊,和網際網路對內容產業的衝擊,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電視都能形成那麼大的衝擊,那還用我們現在在這兒討論‘拯救網際網路複製大環境下傳統藝術存在價值’的問題麼?”
金成武原先也總結不出問題究竟在哪兒,是剛才反覆讀劇本,加上如今跟顧誠聊天之後,他豁然開朗臨時想到的。
因為電視時代的普及,就讓扶桑那麼多傳統文化被“電視帶來的無複製成本馬太效應”衝擊得那麼慘,為什麼到了華夏,就要等“網際網路帶來的無複製成本馬太效應”才達到這種效果呢?
換言之,金成武沒有經歷過五六十年代,他也不是出生在扶桑。所以他根本不相信當年電視的普及也能有那麼大的泥沙俱下衝擊效果。
所以他覺得顧誠描述的問題太虛了,電視的普及,根本沒有摧殘任何傳統藝術。以至於後面顧誠想表達的問題,在他眼裡也成了魔幻現實主義的空中樓閣。
顧誠花了好久,才搞明白金成武心裡邁不過去這道坎到底什麼。
“原來你質疑的是這一點——所以說做演員,也要學習歷史,也要分析政策。我描述的這種情況,歷史上完全是發生過的,非常現實,不信你聽我分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