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三章、要有外來的經,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弟弟,你家裡是做什麼的?”

羅皇后上前問道。

“我爹是開飯館的。”小傢伙倒也老實,看著身材,腦袋大脖子粗,確實也是感覺是家裡面不短吃喝的主。

緊接著羅皇后又問了結果男孩子,一一詢問了他們家裡的情況。

當官的,在商行上班的,在工廠當管事的,還有軍人子弟,甚至有幾個是工人子弟。

看來一部分收入高的技術工人,已經能夠承擔小孩子上小學的學費了。

其實大明的小學並不怎麼貴。

畢竟大明是有教育補貼的,朱皇帝除了打仗之外,最關心的就是洗腦呃,是教育事業了。

所以大明新式小學的學費,各地收費都有些差異,不過哪怕是在上海,一年十塊錢的學費也能上新式小學的——這可比以前科舉時代的私塾要便宜。

但即便是十塊錢。

也有相當一部分的百姓是很難輕鬆負擔的——大明朝又沒有強制義務教育,底層的大部分百姓可不會讓已經能幫忙上工的半大小子去唸書。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讓一名男孩去讀書,付出的代價不只是一年十塊錢的學費而已。

還包括了要供養一名脫產,並且食量可能比成年人還大的少年。

其實朱皇帝也想要儘快推行義務教育。

但沒辦法啊。

想要讓底層百姓送孩子來唸書,最起碼的學費得免費吧?

不然學費不免費,又要強迫人家送小孩上學,這不又要搞得民怨沸騰麼。

但現在大明朝可沒有免費義務教育的條件——主要是師資力量不夠。

現在學過新學的人已經不少了,但相對於總人口的比例還是很低。

因此,能充當新學教師的人就更少了。

物以稀為貴。

新式小學的老師的薪水是很高的。

一個小學老師,一年五百塊的年薪是要的。

這比絕大部分的八品、九品的芝麻官都要高。

大明可以迅速擴充小學數量,但找不到這麼多老師,也沒什麼用。

又往前走了一會兒。

前面忽然有人排著長隊,也不知道是買什麼東西。

難道是有什麼便宜貨?

這次是朱皇帝親自去檢視情況了。

“小哥,前面是幹什麼的?”

朱皇帝拉住一名穿著儒袍的男人問道。

那男子本有些不喜,因為朱皇帝看起來挺年輕的,而他也已經是年過三十歲的老秀才了,被人叫小哥,多少是有那麼點不太尊敬。

但扭頭過來,看到朱皇帝的打扮,尤其是他腰上的手槍和寶劍,又見對方久居人上養出來的一種上位者的氣質,當即也不敢發作,而是恭敬的拱手道:“前面是包括新中華書院的。”

“新中華書院?”

朱皇帝扭頭看向前方。

“這個書院,不好考吧?”

“是啊,太難了。”書生聞言搖頭,似乎被說中了心事,話也多了起來:“現在這個新中華啊,十倍越來越難考了,前兩年根本都不用考,認識幾個字,肯出學費就行,現在可不行了,人家一年只招兩萬人,而且大多都是培訓匠人的,咱們讀書人學的科目,只有三千人的名額。”

其實三千人也不少了。

但是全中國年過三十,或者對考秀才沒什麼信心的讀書人,至少可有百萬以上。

可是能給他們提供職業教育的學校可就不多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當扒皮的潛質的——其實能當好扒皮,也是一種天賦。

所以現在連考技校,都是百萬大軍過獨木橋了。

“既然有那麼多人要學,為什麼不多招一點學生?”

招生越多,賺得越多嘛。

“沒有先生啊。”那書生苦笑了起來。

“現在這些學校的學生數量怕是有七八萬了,先生最少得有一兩千吧,那得有真本事才行,要不然大家怎麼肯出那麼貴的學費?”

朱皇帝點點頭。

臉上卻露出了笑意。

這些窮書生們放在以前,那就是在鄉下抱著四書五經苦讀,然後指望著一朝中第,光耀門楣什麼的。

而現在卻要出來上技校,謀生路。

這用現代的話來說。

以前是一群腦瓜子聰明的傢伙完全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這些勞動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野生郡主復仇記

三月廿八

全面攻略

柴刀醬

朕,有病!+番外

南山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