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儒生VS工人
Mr木木木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儒生VS工人,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Mr木木木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都,秦淮河岸的承安樓。
這是今年新落成的一棟大型鋼筋混泥土結構的建築——現在的中都新城已經開始淘汰木結構的建築了。
隨著大明鋼鐵產量和水泥技術的成熟。
建築行業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進步。
雖然說木結構的建築有其優勢。
但缺點也很明顯——關鍵是防火性太弱了。
所以在鋼筋混泥土機構建築出現之後,在中都就率先出現了大量的類似承安樓這樣的塔樓結構的鋼筋混泥土建築。
足有六層的承安樓已經開始有了一點點近現代的商業綜合體的意思了。
大量的店家進駐,在六樓的頂樓,是一家在中都頗有名氣的順興酒樓全部包了下來,作為秦淮河邊上最有名的酒樓。
接待往來的,自然也是達官豪貴。
在一間靠江的包廂內。
幾名大儒面前上了蘇州的糕點,淮北的黃酒,不過和平時不同的是,沒有彈著琵琶的小姑娘在一旁伺候著。
大儒們當然是風流的。
在秦淮河上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畢竟,隨著大明朝一統天下,同時人口流動比之前清更加的不受限制。
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
秦淮河邊,也變得遠比之前更加繁華——更何況大明朝對官員的管束也不嚴格,至少大明朝的官兒想要和小姑娘牽手這事並不受到什麼限制,所以這些大明朝的官兒們也不用和兔兒爺擊劍為樂了。
秦瀛、張惠言、張問陶、李調元幾人,都是當世大儒。
要不是經學家,要不是詩家。
在儒生士子之中非常有名氣,不然也做不得這大明弘儒院的大學士了。
不過此時四人的臉上都帶著幾分憂色。
“成都貢院的大逮捕,一下子就抓了三百多名士子這次來中都計程車子數量很多,怕是有上萬人,都是讀書種子啊,若是皇帝大開殺戒”
張惠言皺著眉頭說道。
“不會大開殺戒的!絕不可能大開殺戒!咱們這個皇帝,不是那種殺起人來不眨眼的性格,這次成都貢院的大逮捕,不也是沒殺一個人麼?這要是放在前清,肯定就是羅織罪名,滿門抄斬了”秦瀛連連搖頭說道。
他這段時間倒是經常和朱皇帝有接觸。
朱皇帝雖然是開國大帝。
但是他卻並不嗜殺,輕易也不會對大臣、官員、百姓上手段。
而且他制明禮,自然不會自己破壞禮的神聖性。
想到這裡。
秦瀛說道:“只要約束士子們嚴格依禮行事,不要做逾禮、非禮的行為,只是和平請願,哪怕皇帝再生氣,他也不會自己壞規矩的!”
其他三人點了點頭。
有個【禮】懸在頭頂。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有保障的。
這個【禮】。約束的不只是官員、百姓。
也約束皇帝!
皇帝的權力被約束了,規矩擺在明面上,大家做起事來,也就不用那麼束手束腳了。
“這次鬧一下也好,皇上之所以不信任儒生士子,無非是覺得儒生士子無用且迂腐,皇上起兵以來,依靠的都是堅船利炮,生產火藥、火槍。火炮、蒸汽機、輪船等,都用不上儒家之學,儒生在皇帝眼裡,自然也就無關緊要了。”
四川大儒張問陶說道。
“不過,打天下可以靠堅船利炮,治理天下卻得靠我等儒生,這個道理皇上不吃點苦頭是不明白的,他畢竟久居海外,不懂中華之國情。”
“這一次,士子們無論如何,都要表現出正氣凜然的儒門骨氣!要讓皇上看看,我儒門子弟,也並非全是百無一用之書生!”
張問陶話音落下。
其餘三人聞言,沉默片刻。
李調元說道:“既要鬧,又不能鬧得太大,也不能鬧得太小,方寸之間,難以拿捏啊!”
“沒什麼不好拿捏的,只是在午門靜坐,最好能餓過去幾個,好讓天下人看到士子的骨氣就可以了!”
秦瀛說道。
“這一次,關係的是大傢伙的前途。是新學興,還是儒學興,就看這一次了!依我看,皇上未必就討厭儒學,只要儒門子弟能在鬥爭中表現出自己的力量讓皇上可以看到儒家子弟也有英雄,就可讓儒學重新大興於世!”
幾人點了點頭。
這鬥爭。
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