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贈琴〔12000+嫌字數多者勿點)
浣水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4章 贈琴〔12000+嫌字數多者勿點),貴女臨門:暴君的偽善皇后,浣水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洛儷的“繞樑”,更有春秋戰國時琴的形狀,音色自是極好,頗有餘音繞樑之感,只是沒有傳說中“繞樑三日”,但能繞樑數十息。
洛儷手撫“籟音”,一曲《傳說》款款流洩,音落時,一個少女拊掌而拍,不是梁娥眉還是誰?
朱氏笑道:“不愧是梁叔孃的陪嫁名琴,這音色通透又不是沉厚清越,當今天下除了三妹的‘繞樑’便是此琴了。”
洛儷笑道:“祖母給我的是‘小繞樑’,雖不是歷史上的繞樑,但音色不亞於籟音。”她指了指琴,“義姐來了,不妨再奏一曲。”
梁娥眉坐在琴臺前,看著這漂亮的琴,這就是當年大周昇平公主與名相程長齡用過的名琴,與這琴一道的,還有流傳後世的《沉浮》,琴絃一撥,一曲波瀾壯闊的《沉浮》當即流洩指尖,令人如痴如醉。
相傳這支《沉浮》的作者是北周開國之初的第三任左丞相程子齡,亦有人說是他夫人昇平公主。程夫人原是北周昇平公主,是南宮皇族裡最富才華的女子,她一生命運坎坷。北周建國之初,正值妙齡的昇平公主愛上了北周建國以來第一屆新科狀元程子齡。然,周太祖皇帝南宮興為拉攏前朝貴族,將她許配給蕭氏為婦。婚後不到半載,丈夫戰死沙場。又三載後,駙馬之弟求娶她為續絃,被昇平公主所拒,她自請進入道觀清修。
若干年後,程子齡的原配結髮早逝,二人再續前緣,彼時北周天下一統,由太后做主,將昇平公主下嫁程子齡。程子齡的嫡長子程遺玉,因生母鬱郁早亡遷怒昇平公主,一心想替亡母報仇雪恨,暗使手段,令程子齡與昇平公主二人間誤會重重。後程子齡父子因助三皇子奪帝,獲下大罪,被牽入謀逆大案。
昇平公主跪求太后,卻只得保住程子齡與她所生的幼子二人性命。直至程遺玉臨終前,程子齡方才明白自己誤會昇平公主頗多,消除誤會之時,二人已是殘暮老人,昇平公主為保程子齡父子性命,自請貶為庶人,從此隱居山野。
夕陽西下,夫妻二人相攜欣賞看晚景。
《沉浮》寫的是程子齡一生的宦海浮沉,從他位於丞相,到因牽入謀逆案被貶庶人成為山野普通老翁,他的一生留下了名詩三十首,是對後世影響極深的詩人之一,是北周最出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多情如程子齡,他一生寫給原配結髮的妻子有五首,而寫昇平公主的卻只得一首,野史之中,卻道他最愛的是昇平公主,最愧疚的卻是他的結髮原配。
無論程子齡對原配妻子有多少愧疚不安,也因程遺玉對他的連累,對昇平公主的算計而消亡。
程子齡意氣風發,卻見心愛的昇平公主被周太祖皇帝許配前朝貴族為妻,難忍悲傷。
錯過,是一種遺憾,並非世人都有再續良緣的機會。
程子齡與昇平公主之間的愛情故事,是那個時代的縮影;程子齡一生宦海沉浮、人生沉浮,更有北周開元盛世的繁華。
一支《沉浮》寫盡一世聚散離合,歡喜悲愁;一首《沉浮》更道盡一代名相的悲苦人生。
這首曲子彈完,需用時近一個時辰。
洛儷微闔雙眸,她雖記熟琴譜,卻無法像梁娥眉這般熟練彈奏,在琴技上,她不如梁娥眉多矣,雖說琴技可以練,可她只想在書畫上獲勝,琴也罷,棋也好,都是隻作為消遣,亦會是附庸風雅時的玩鬧。
夕陽西下,洛儀一下學就往家跑,為了儘快完成功課,她在課堂就寫功課了,只是為了回家能跟著姐姐更好地學習茶藝,剛入二門,就聽到一陣優美的琴音,吩咐身後的侍女道:“你把我的書袋送回閣樓,把點心食盒送到宣德堂,讓杜媽媽明兒給我做鮮花酥。”
她蹦蹦跳跳,近了西府主院華穆苑,小心地四下望望,確定無人,這才自角門進入後院。
院子裡,朱氏、洛儷正坐在貴妃椅上閉目聆聽琴曲。
梁娥眉正在傾情彈奏。
洛儀走近洛儷,輕拽了一下,“姐姐,我來了。”
洛儷與素紈打了個手勢,素紈很快搬了個紅泥小爐和一套茶具來,外帶著一盅茶葉。
洛儀皺了皺眉頭,她每日練習洗茶具、燒沸水、洗茶、沏茶的同作,可她最想學的“出水佛蓮”、“纖指生蓮”還沒學呢。
洛儷給了她一個“趕快練習”的動作。
洛儀將所有的不滿壓回肚子,坐在茶藝小案面前,一面看著茶水,一面看著自己面前的茶具發呆。
洛儀照著洛儷教的法子洗茶具,洗茶,再是沏茶,因為練習了好幾日,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