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十四章 盛世危局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千二十四章 盛世危局,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所謂縱觀大明風雲,風景浙江獨好。
高翰文看了看九月份的抵報,海瑞這鳳陽巡撫還沒幹滿一年,居然又給踢皮球似的讓鳳陽府的人給請走了。
當然請走可不是壞事,因為高升成應天巡撫了。
這事高翰文看得有些莫名其妙。
先前應天府的人為了把海瑞這個應天知府趕走,可謂是智計百出,最終來了個禍水北引之計,這不沒一年怎麼又主動給請回去了。
高翰文是沒關注應天府的商稅,但凡關注就發現這幫人為什麼要把海瑞請回去了。
知府與巡撫可是完全不同的。知府多少還管著南京城的庶務,以海瑞那不眠不休的性子,這幫勳貴官僚還真的得難受死。
而巡撫基本已經完全脫離庶務了,巡撫只管大方面協調。
而應天府隨著魏國公徐家等一系列勳貴各種倒騰商人領狀,幾乎絕大部分民間商業都主動被動地帶上了,某家某戶庇護的帽子。沒這個帽子完全無法生存。
這導致一個問題,誰敢去向這些勳貴世家的產業收商稅呢?
原本這些頭面人物還協商協商,但隨著那些沒帽子的倒黴蛋已經被幾大家族瓜分一空,進入存量市場爭奪,這些人又開始重操舊業,各種避稅起來。
這玩意,一旦開場就是比下限了。
哪怕有呂公公在南京城看著,但仍然無濟於事。因為呂芳並不能一開始就讓東廠下場,站在所有勳貴世家的對立面。
呂芳需要一個更招人恨的角色來演惡人,自己的東廠則在關鍵時候,當好人調停調停。
而那些勳貴世家自然明白這個道理。能夠同意海瑞回來,一個關鍵是先前徽州的人丁絲絹案仍然記憶猶新。朝廷不可能平推勳貴世家,但就怕聯合多數來把商稅轉嫁給少數倒黴蛋。
這東西要是有慣例就好了,那樣就不用擔心找不出倒黴蛋了。
就因為沒有慣例,想要臨時想出一個為了階層利益自我犧牲的倒黴蛋有點困難,只能把海瑞這尊大神請回來。
海瑞唯一的優點就是公平,只要勳貴世家公平納稅,那自然不會有誰是倒黴蛋。
至於勳貴世家所納稅款增加,倒無所謂。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海瑞是巡撫輕易管不了庶務。只要自己不特別過分,弄得人盡皆知地天怒人怨,那麼向下找補是完全沒問題的。
這些彎彎繞繞,只是看一個抵報的高翰文是想不清楚的。
就當看一樂了。好傢伙,高拱跟海瑞好上了,這高拱也不怕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看完這些後,高翰文才開始著手按照李如松李大都督的要求寫南洋情勢說明。
李如松上半年過來時問過一次高翰文,然後就去安南衛以及獅城視察了。
結局就是,李如松在錦衣衛裡挑了五個最好的水手在東籲國一帶水域潛水摸入港灣,結果全都折在了裡面。
經過李如松親自率隊試探,天竺國已經跟緬甸以及東籲國已經結盟成鐵板一塊。更關鍵的是朝廷現在正在徵發麓川王朝。而麓川與東籲國矛盾極深,東籲國正打算借朝廷擊敗麓川掣肘後,過去接收麓川土地,坐享漁人之利。
而大明朝廷對於這一切竟然毫無知覺。
現在讓高翰文寫的則是對趙真善昔日鏢師到底有多大戰力,多少裝備的說明。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七七八八,認為重要的都得寫上。
試想一下,光一個麓川王朝,大明就死磕了快兩百年了。如今還有更大的東籲國,有更強的天竺國。大明朝接下來的處境真的是別想好到哪兒去。
除此之外,更糟糕的是有確切訊息,天竺國那邊已經種出了棉花、蠶絲開始在紡織棉布、絲綢;已經開採了石窯,開始燒製陶瓷;已經種植了茶樹,開始炒製茶葉。
而這三樣意味著什麼?但凡是個去各地市舶司碼頭待過的自然明白其中厲害。
很明顯,大明的嘉隆盛世,有了開篇即結局的危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