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時珍的門路在西夷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李時珍的門路在西夷,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說到用藥,本來李時珍還挺開心的,因為他自己已經有相當的存稿了,就是傳說中的《本草綱目》,但現在李時珍一點兒也開心不起來了。 因為目前的《本草綱目》還缺乏足夠的重複試驗,免不了包含相當多的傳說驗方。以前不覺得問題有多大,畢竟歷來醫書就這麼寫的,但對比《新編洗冤錄》後,李時珍發現自己的存稿幾乎就是味同嚼蠟了。 看著李時珍面露難色,高翰文倒是好奇地問道:“李神醫,有什麼難處嗎?” “難處當然有,那就是當前對於藥效的重複試驗不夠。要足夠的重複試驗統計,需要有大的藥房甚至多個藥房聯合支援才行。但我們這行,怎麼說呢,都覺得自己是神醫,想聯合驗藥、驗方,何其難啊。萬一最終結果是自家的祖傳秘方無效呢?”李時珍有些無奈地嘆氣。 “這個,看來得找個機構強力推進了,你不是在太醫院任職過嗎?太醫院那邊不行嗎,他們可是負責皇家安全的,肯定有需求這麼做了。這事,或許有門路”高翰文聯絡後世的課題發包思路,馬上就想到了解決辦法。 學者要搞一個事情,都是需要先幫領導想一個必要的需求,然後尋求政策支援,這個專案才能落地,事情才能成。要知道後世的套路都是承襲自古代。這套路在明朝鐵定也差不多的。 “這,正因為我是御醫世家,絕不可能由我去提這樣一個議案。一旦提了,萬一驗方驗藥出來有無效藥,無效方怎麼辦?欺君之罪,那可都是要人頭落地的。高大人,“改稻為桑”都被你落實下來了,你能不能也給我提點可行的建議” 李時珍說出了自己的難處,嗷嗷待哺地等高翰文的建議。 理論上,相比於改稻為桑,這聯合驗醫驗藥,還不是小菜一碟。 但苦一苦人民的事情,其實還是能勉力施行,但苦一苦官僚的事情,那一觸即就要炸毛的。哪怕這個官僚是不入流的醫官。 才意識到古今差異的高翰文發現自己確實失言了。人家李時珍是神醫不假,但這不代表就要以犧牲其全部人際關係為代價。何況這很可能是真的物理犧牲那種。 這個問題關鍵還在於對問題的定性上。 如果嘉靖把問題定性為太醫院以前明知而不為,故意給皇族吃假藥,那必然是必死無疑。 如果嘉靖把問題定義為大環境整個醫學發展的階段侷限,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問題,那或許還有轉機。 關鍵是如果引導嘉靖老道士對這個事情的定性方向上了。 “額,這事確實棘手,這樣,你在我這兒多呆幾天,我想想,也不急於一時。除了這個還有什麼方法上的問題嗎?”高翰文不得不承認,要讓他立刻拿出一個方案,臣妾做不到。但考慮點具體的還是可以繼續討論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病症可對應多個疾病,一副藥方可治癒多個疾病,多個藥方也可以治同一疾病,此外,單獨藥材與藥方組合之間的關係也難以界定。因而,如果準確的確定,某一副藥,能最好地治療某一類病,且如何說清楚藥材在藥方中的相互作用。既然高大人提出邏輯學,這裡如果不用陰陽五行,正好還得要借用高大人的學問呢”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尖銳了。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去重複試驗驗證一個問題。但有些問題不是重複試驗就能夠驗證的,典型的就是內生性問題。自己以前寫畢業論文被這事坑得夠嗆。話說就畢業論文而已,老師要求這麼嚴格至於嗎? 沒想到,這大明朝還得遇到這個問題。雖然不瞭解醫學專業後世的大樣本雙盲實驗,但邏輯上應該差不多。會計上內生性問題,最關鍵的考驗就是樣本與模型設計了。 因此首先得找差不多同條件的病人,最好是年齡、身體條件、病症、疾病既往史等差不多。然後就是構造DID(difference-in-difference)的過程了。即部分病人只和甘草水當安慰劑,一部分去治療。 第一步在這個治療的過程中,先透過大樣本驗證這副藥方有沒有用。 第二步再用原藥方治療病人當對照組,逐一剔除或修改藥方中每一副要的劑量,這樣來鎖定每一個藥材的作用,得出精煉藥方。 第三步、確定好精煉的藥方後,以精煉藥方治療人群為對照,用中醫中同類藥材逐一替代精煉藥方中的藥材,最選取藥效最優的新藥方,並重復前兩步得到二次精煉藥方了。 第四步,透過藥材是否可以相互替代,以及相互替代後藥效的大小,確定各個藥材的相互關係與藥效邏輯。 “高大人果然是思慮精深,鄙人佩服。高大人這一方法,不僅對醫學,其他學科也必然獲益不淺。高大人,請允許我李時珍·字東璧執弟子禮。高老師在上,請受弟子一拜,束脩今晚我就奉上”等高翰文話一說完,李時珍直接就跪了。 真跪了,高翰文攔都沒攔住。只得跟著跪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