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穿越百年的敗家子相聲
雪泥鴻爪a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章 穿越百年的敗家子相聲,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鴻爪a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晚吃飯,高翰文又給李時珍引薦了一下於老頭,郭小子。 仕途不順的讀書人見面,格外的親切。兩個人以漢靈帝的問題起頭,越聊越投機。 與高翰文不同,這兩傳統文人還是更期待出現明君賢臣的。 雖然高翰文在話本里儘量把問題歸結為整個社會執行機制設計的問題,但在這兩個人看來,根本問題還是在人上。 君不君、臣不臣的。 如果以往沒發現制度缺陷,他們只會批判十常侍、董卓、曹賊等等,但現在這兩人更是批判天下了。 機制設計是一個方面,人心人性才是決定這個機制設計走向崩壞或是完善的關鍵。什麼機制設計都是人去執行的。 人心的崩壞才是一切無法挽回的根本。這也是到後面,諸葛丞相北伐,竟然當地人已經不認為是漢臣、漢民了。 好在曹魏靠人心崩壞上位,而自己也很快崩壞,被晉取代。而晉同樣靠人心崩壞上位,也迅速爆發八王之亂,連帶整個華夏沉淪。 這兩人在酒桌上迅速地為整個結論找到了證據,那就是凡是僭越上位的,很快都沒有好下場。這裡就包括宋太祖的燭影斧聲。 兩人越講越覺得有道理,最後竟然哭了起來。 是啊,我大明得國之正秦漢以來無出其右,為什麼也走到了這個關頭,蚍蜉撼樹,何其悲哀。兩人心裡不甘心,身份上卻又無能為力。 “你們兩個大男人,不要哭了,這裡還有小孩兒與女子呢。”高翰文不得不讓這兩斗酒的收了神通。再哭下去,一來確實不好看,二來彷彿大明明天就要倒了似的,前衙的錦衣衛坐探可一直還在呢,鬼知道有沒有竄到後衙聽牆根。 最後沒法,還是讓金翠蓮給一一扶到廂房了,兩人先前還痛哭流涕,沒幾分鐘就都睡著了,實屬化悲痛為睡眠了,不如睡去。 ------------- 送走了兩位老的,就該來問問郭小子這位小的未來如何打算了。 郭有德可是目前西學話本講授的關鍵人物。 他的愛好與偏向可牽涉到西學節奏的問題,這是高翰文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但從郭有德總結來看,相比於三國,泰西故事講起來還是太陌生,大家沒什麼反應,缺少吸引力,要是能有些搞笑的東西加入進去就好了。最好是自己主講內容,由另一個人把自己內容裡的笑點扒拉出來,這樣構造一個恍然大悟的過程,既讓觀眾笑,又讓觀眾恍然大悟,這樣對故事情節的記憶更深刻。 這話雖然是斷斷續續說出來的,可這套東西高翰文明白啊。這不就是傳統相聲嗎?逗哏負責主講,捧哏負責兜話,並把笑點恍然大悟似的發掘出來。 只是與後世某位相聲大拿同姓而已就已經這麼厲害了嗎? 於是乎,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按照後世對口相聲的節奏重新梳理了一個泰西小故事。 原則倒也簡單,就是讓郭有德講些有槽點,或者有悖論,有bug的話,讓他未來的搭檔講這些槽點、悖論、bug、無知用諧音梗、倫理梗、邏輯梗等的方式當場點出來或者擴大化。 本質上就是用捧逗一方或者雙方的下不來臺的丟面子,讓觀眾產生優越性而理直氣壯地發笑。 而且,幸好故事背景是泰西,所以故事情節多離譜也是能接受的。要不然引起聯想就犯忌諱了。如果誰要是感覺這個泰西怎麼總跟大明很像,那實屬自己對號入座了,沒那必要。 梳理的第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張三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一個泰西人為什麼要叫張三可別細究。 只說張三他父親奧賽羅跟著哥倫布的手下去了新大陸,幹起來奴隸貿易的勾當,從此就家族興旺發財了。 才10年貿易,他們家發財的程度怎麼說呢?從他們家城堡花園規模就看得出來。不說其他,只說他們家,張三他父親奧賽羅那屋有直達他們家保姆小妮娜的大馬路,直接駕車快馬一刻鐘就能到,叫父保馬路。 捧哏插話:他媽媽能忍嗎這事? 再說張三媽媽屋也有一條馬路,直通廚子那屋,叫媽廚馬路。 捧哏插話:好傢伙,這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誰也不虧欠誰,玩得挺公平的。 沒辦法,這不是學習泰西貴族們的家宅風氣嗎。 就這麼造,這一家還是特別的有錢。到了張三這代,在羅馬城裡城外那已經是處處有宅院了。觀眾們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有錢了不買地。那是因為那邊貿易才掙錢,買地來錢慢啊。 這張三平時也豪氣,經常出去吃飯也講排場。 一個人吃的時候,就喜歡先點雞蛋、木耳、黃瓜、裡脊肉。 捧哏一一講出其菜品價值。 再講起還要加一分木須肉蓋飯。這時捧哏才吐槽兩木須肉蓋飯。 其請客的時候更不得了。有一次請客,看了半天選單,糾結了很久,直接讓店小二炒一本。 店小二過來好不容易才給勸住了,害怕撐死這位富家公子。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