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4 政治正確,重走未來路,萬木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74政治正確
隨著土地附加值逐漸降低,隨著農業逐步工業化,昔年的地主豪強慢慢演化成土地經營者。土地兼併隱患越來越小,可是舊九州的人口密度卻不可挽回的大幅度降低,竟不如現實世界的滿清王朝。
當然,如果計算蓬萊十四共和國和其它殖民地的諸夏人口,滿清王朝的人口規模優勢立刻消散。同樣的1859年統計資料,蓬萊十四共和國的諸夏血脈人口規模已經高達3.2294億,僅比舊九州少了數萬人口而已。不必計算其它邦國的諸夏血脈,只憑蓬萊十四共和國和舊九州兩地的諸夏人口規模,就能輕鬆秒殺滿清王朝。
話題回到農業。
因為劇烈的土地兼併,舊九州的農業結構非常鮮明。凡是利於大規模耕種的平原或小平原,幾乎全都都是由地主階層演變成的農場主;臨近-平原的山地丘陵,也因為各種原因被地主階層攥在手中;名山名廟附近的高山峻嶺和大面積的荒漠草原,則由國家統一管理,多數山林禁止國民私自開發。僅有那些不在國家統一管理範圍之內的山間,才存在一些窮困的自耕農,依賴大地主嫌棄的貧瘠山田艱難生存。
第十世魏東生的父母,就是這樣的貧困山民。
環視舊九州,他們基本屬於最窮最愚昧的群體。
然而,想逃出大山,卻不容易。
儘管義務教育已經普遍推行,可因為山脈地形限制,第十世魏東生居住的小村落,距離最近的蒙學駭然需要兩小時路程。也即是說,假如蒙學早晨九點上課,第十世魏東生這樣的小學生就得七點啟程,不喘氣走兩小時路,才能準時趕到學校。去兩小時,回兩小時,一天最少在路程上浪費四小時時間,其中艱難可想而知。
這樣落後的教育條件,效果理所當然非常尷尬。
絕大多數山中孩童都很難合格完成蒙學教育,通常都是混日子混到小學學歷,然後離開大山進城做工。如果有幸在城市裡落腳,十人有八人不願意回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混好呢?許多健康出去的少年少女,都一身傷病悽苦回到家鄉,繼續在貧瘠土地延續苦難命運。有這些反例存在,許多能夠餬口的山民都不願意莽撞出山尋找希望。
當然,環境是環境,魏東生是魏東生。
山中孩童可望而不可即的基礎教育,僅僅只是魏東生的基本功罷了。魏東生早就有了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和智慧,貧困現狀根本難不倒他。哪怕遺產為零,魏東生也能輕易而舉復現第九世的崛起之路。
1868年,魏東生完成第一桶金積累。
1869年,魏東生再番考取魏和學院。
1873年,魏東生順利拿到畢業證,快速完成窮困山區孩童到名牌大學畢業生的階層轉變。
接下來做什麼呢?
舊九州已然完成統一,沒有必要再進一步整合成地球聯邦。以舊九州夏國為核心的諸夏君主共和國聯盟彷彿秦王掃**之外的劉漢王朝,既沒有連綿戰爭陰影,又沒有宋明王朝的內斂,此時可謂正處於烈火烹油的盛世。
如果說遺憾,或許只有蘇聯的缺失。
時至1873年,諸夏君主共和國聯盟的軍事戰術思想類似現實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工業基礎卻已經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程度。簡單來說,軍事戰術思想的落後純屬於和平秩序帶來的停滯。畢竟舊九州統一形成的夏國太強大了,以統一戰爭期間的徵召比例兵計算,它甚至能夠武裝無法想象的3000萬規模的部隊,誰有信心敢與它掰手腕?如果猛然爆發大規模戰爭,只要前線有了需要,坦克海、戰艦海、航母海、戰機海等新式武器隨時都有可能下餃子般形成規模。
工業基礎已然邁向第二次世界大戰,本時空卻沒有蘇聯誕生的徵兆。
遠望蘇聯舊土,西伯利亞地區和遠東地區是夏國的地盤,烏拉爾地區和中亞地區並存勝蒙五邦國,東方核心領土則是羅邦的固有領土。與夏國舊九州相比,羅邦固然一如既往的貧困,可它畢竟是諸夏君主共和國聯盟的一員,國民經濟基礎遠勝布路斯、亞勒瑪尼亞、拂郎察、諳厄利亞等歐羅巴列國。就像中產階層在貧困階層面前的洋洋自得,有了經濟落差對比,羅邦國民都不約而同羨慕更加富裕的夏國舊九州,根本沒有赤旗席捲寰宇的心思。
其它邦國,也沒有誕生蘇聯的土壤。
現實世界裡,追究蘇聯的誕生,怎樣說都繞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果歐洲列國矛盾沒有那般激烈,如果歐洲列國齊心一致把耗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資源投入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