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4 地理大發現,重走未來路,萬木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24地理大發現
第三世比魏東生想象的更加短暫。
1465年,魏東生死於交趾亂賊刺殺,享年51歲。
與第一世的魏夏高祖皇帝和第二世的晉國藩王成就相比,第三世魏東生對魏夏王朝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名字僅能存在於交趾藩國的地方傳記。因此,魏東生第三世的逝世,沒有帶給魏夏王朝丁點兒動盪。
……
18日準備時間之後,第四世歷練揭開序幕。
……
1464年,魏善勝逝世,嫡長子魏良知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六任皇帝。
魏安昊到魏晟英,魏用風到魏善勝,再到魏良知,國民漸漸普遍接受分封制歷史大倒退。魏良知順天應人熄滅了削藩念頭,轉而以春秋戰國思維對待異姓五國公、海內九親藩、海外六藩國。魏良知熟練運用外交智慧,利用“立賢”還是“立嫡”話題挑撥魯國進行王位爭奪戰;待魯國忙於內鬥,魏良知復又挑撥河南行省的四伯爵國,大幅度削弱魯國威望同時,還促使趙國、晉國、魏國、周國等藩國圍繞衛輝伯爵國和洛陽伯爵國的歸屬進行一場長達十三年的亂戰,史稱衛輝洛陽十三年戰爭。
交趾藩國呈現了分封制的優越,而衛輝洛陽十三年戰爭則呈現了分封制的弊端。
以現實世界視角來看,所謂的衛輝洛陽十三年戰爭,可以簡單描述為河北人、內蒙人、山西人、陝西人等因為爭奪河南北部實際控制權而大打出手。與現實世界大一統的朱明王朝相比,五省百姓本可不必煎熬衛輝洛陽十三年戰爭之苦。
回到世界歷史大視角。
北方諸藩國疲於戰爭,百姓也苦於戰亂,大家漸漸思念大一統皇朝的好處。在魏良知翻雲覆雨手段下,民心思慕皇恩,北方諸藩國也相繼恭謹順服,皇室威望達到魏晟英以來的最高峰。如果持之以恆努力下去,魏良知或許有機會以外交手段吞併北方諸藩國。
可惜,就在形勢一片大好情況下,帝國南方突然迎來了新挑戰。
蓋因為隨著自然科學緩慢發展,隨著航海技術穩步提升,越國和衛國這倆帝國版圖中小透明存在的藩國遲遲露出崢嶸。當中原圍繞削藩與反削藩不斷混戰時,越國和衛國趁機敞開懷大量吸收戰爭難民,以海商立國思維苦點海洋科技樹。一年十年固然看不出來甚麼成效,當時間尺度以百年計算時,皇室及北方諸藩國才猛然越國和衛國已經建立起當世第一海軍和第二海軍。
北方諸藩國剛有緩解趨勢,南方的越國和衛國又崛起了,魏良知一時欲哭無淚。
削藩大計,徹底無望了。
說到海洋,它是魏夏王朝帶給魏東生的驚喜。
考慮劣品明日環只是一款教育產品,考慮禁止傳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約束,魏東生始終沒有耗費苦心啟動地理大發現時代。豈料,魏東生沒有實踐的大航海時代,竟然被越國和衛國兩藩國悄然無息地啟用。
回顧魏夏王朝歷史,由於皇室的重心在削藩北方,越國和衛國漸漸成了南洋到中原的海洋貿易掮客。如此日積月累的慢慢發展,越國憑藉地理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不僅逐次壟斷了東亞海洋貿易,更以領導者身份匯總順塔、佛齊、呂宋、婆羅、海星等藩國海軍挺進印度洋。亦盜亦商與胡安教商人(中東、西亞等)進行無數次大小海戰之後,越國率先在南洋和印度洋建立了海洋霸權。
藩國之間有鬥爭也有合作,越國既然沒有能力單槍匹馬擊敗南亞、西亞、中東、東非的所有競爭對手,索性以盟約方式與其它藩國共享海洋貿易之利。其中,由於衛國的威脅程度最高,越國常常刻意打壓海洋霸權體系的老二,聯合南洋五藩國限制衛國的貿易份額。
為了突破越國的海洋封鎖,衛國只好嘗試衝出傳統海洋貿易區,沿著東非海岸線探索新的貿易區。
與現實世界的大航海紀錄片不同,衛國的海洋探索沒有鬥志激昂的進行曲,也沒有振奮人心的歌頌傳奇。商業利益推動海船向南走,走一段停一段,遇見有價值貿易品就眉開眼笑的建立貿易點,遇見荒蕪高原就絕望的宣佈倒閉破產。一次又一次失敗,一次又一次偶然成功,衛國海商不知不覺中繞過了非洲,不知不覺踏步南美洲。
1470年,也即第三世魏東生逝世之後第五年,一艘衛國海船被暴風雨意外捲到南美洲巴西。不過,直到第四世魏東生降臨的1483年,衛國也沒有鬧明白南美洲究竟何等遼闊,他們一直誤會南美洲巴西是一座荒涼的大島。最新印刷的海圖,南美洲巴西就是一座尚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