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木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5 種姓交趾,重走未來路,萬木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交趾藩國的戍衛士兵人人都帶刀背銃,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土著亂賊刺殺。
所幸時間最能消弭仇恨,1443年到1456年,1465年到1483年,交趾局勢漸漸穩定。
魏東生注意到,交趾藩國竟然引進了種姓制度。
說到種姓制度,它和分封制度一樣起源於魏夏王朝第二任皇帝魏安昊。彼時,魏安昊與侄子魏修文爭奪皇位,前線戰場一潰千里,南洋諸島也風起雲湧,可謂危險到了極點。為了穩定魏夏王朝在南洋諸島的統治,為了抵抗一神教胡安教的侵襲,魏安昊駭然引進了婆羅門教(印度教)。當然,就像佛教在中國的本土化,魏安昊也基於國家利益需求大幅度刪改婆羅門教的教義。
然而,種姓制度卻被魏安昊刻意保留了。
魏夏版本種姓制度,第一種姓是祭祀階層,類似婆羅門教的婆羅門,他們掌握教義的解讀和審判;第二種姓是士族階層,類似婆羅門教的剎帝利,掌握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第三種姓是以農、工、商為代表的三民階層,類似婆羅門教的吠舍,是支撐王國政權的平民階層。
祭祀階層和士族階層的人員都是以唐人族群為主的順塔王國統治階層,三民階層也是以唐人族群為主的平民階層或者說中產階層。南洋諸島土著,除了少數需要拉攏的部落酋長,全部貶為類似婆羅門教首陀羅的第四階層。
種姓制度的苛刻在於血脈隔離。
魏安昊改良版婆羅門教,允許祭祀階層、士族階層、三民階層有限轉換,但是轉換條件往往非常苛刻,根本沒有普遍意義。相反,血脈隔離則影響深遠,以人數最多的三民階層和首陀羅階層為例,三民階層的女兒嫁給士族階層,子嗣晉位審查狀態的準士族階層,意即他或她能夠終身堅守教義,他或她和血脈後代才會被視為士族階層一員;三民階層的女兒嫁給首陀羅階層,子嗣立刻滑落到首陀羅階層。
又譬如宗教隔離,魏安昊參考中國宗教現實把婆羅門教和佛教、道教等融為一爐,僅僅敵視對南洋諸島威脅度最高的一神教胡安教。宗教隔離政策規定,不管是祭祀階層,還是士族階層、三民階層,凡是公開信仰異教並拒絕懺悔者,統統貶為地位連首陀羅階層都不如的賤民。種姓制度的這種血脈隔離和宗教隔離,不僅刻意地壓縮當地土著的生存空間,還竭盡全力阻滯其它宗教的侵襲。
魏安昊引進婆羅門教推行種姓制度,主要基於政治利益等考量。因此,在沒有土著矛盾的中原諸省,魏安昊不但拒絕引進婆羅門教反而刻意限制婆羅門教的傳播。婆羅門教義也委婉規定,除了少數非佛非道非儒的異教徒,中原諸省百姓最低也是三民階層。
婆羅門教的缺點和優點都非常明顯。
魏東生第三世逝世之前,除了南洋五藩國是婆羅門教的基本盤,領地同樣有土著矛盾的燕國和樂浪國都拒絕皈依婆羅門教。皇室設定交趾行省及分封交趾藩國早期,也都沒有在交趾推行婆羅門教。
但是,魏東生暫時離去的18年時間,交趾藩國顯然有了較大的變革。
典冊記載:1467年,即第三世魏東生逝世後第三年,交趾藩國皈依婆羅門教,南洋五藩國向交趾藩國派遣大量祭祀,輔助交趾藩國建立與婆羅門教休慼相關的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要比魏東生想象的厲害。
南洋五藩國祭祀以華夷之辯甄別交趾土著屬性。考慮交趾五百年前曾是中國傳統疆土,凡是面貌類似諸夏者或自視為諸夏後裔者,皆判定為第三種姓三民階層;凡是面貌與諸夏迥異者或敵視諸夏後裔者,統統劃分為首陀羅階層。一次簡單的血脈甄別,意料之中誘發了交趾土著的內部大分裂,被甄別為三民階層的交趾土著慢慢成為交趾藩國的擁護者。
經過十餘年持續不斷的種姓甄別和宗教審判,交趾土著的叛亂度直線下滑。
待魏東生第四次降臨時,交趾土著叛亂風險駭然已經可以忽視。
最快更新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