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三天讀懂博弈學,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減負”策略,學生則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東西,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選擇“增負”,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做大量的習題,以“學透”、“學精”課本規定的東西,此時,學生沒有時間學習課本以外的沒有規定的內容。“減負”的結果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增負”的結果是學生獲得高的分數。
在這樣的博弈結構下,學生(或學生家長)如何選擇呢?每個學生這樣想:如果其他人採取的是“增負”策略,我採取“減負”策略,我的考試分數不如他人,接受不了好的教育,在未來求職時我也趕不上他人;如果其他人採取的是“減負”策略,我採取的是“增負”策略,我的考試分數會比其他人高,我會上好的學校,在未來的職業競爭中我會處於優勢。因此,無論其他人採取的是什麼策略,我採取“增負”策略都是最好的。
說到底,路只有一條,不管別的學生增負還是減負,你都得選擇增負,因為這是你的“優勢策略”。這就如同看足球賽,如果前排的人為了看得更遠而站起來,後排的人必須也得跟著站起來,如果不站起來你就看不到——而人人都站起來,實際上相當於人人都沒站起來來——即便如此,你還是不得不跟著站起來。
所以,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減負”只能是一句美妙的口號,沒有家長會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減負”的。
■旅行者困境: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一位因車禍而住院的老大爺,想借此機會敲詐肇事司機,於是就在醫院開了許多與車禍創傷無關的營養藥品,花了許多不該花的錢。他認為這些錢都應該由肇事司機出。結果交通隊查明瞭事故原因,老大爺承擔60%的責任,也就是說,他花的越多,自己承擔的也越多。得知這個訊息後,老大爺一臉的沮喪:“早知道是這樣,我不開這營養藥啊,醫院的藥這麼貴!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第2章 囚徒困境:傻作精時精亦傻,輸為贏處贏還輸(5)
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不陌生。究其出處,原來卻是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口中:“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生活中的人們,誰都希望自己聰明,聰明的人希望自己更加聰明,沒有人願意自己是個傻子。聰明不是壞事,但自以為聰明,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往往就會做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情來。正如孔子所說:“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階之中,而莫之知闢也。”意思是說:每個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
武則天時的周興和來俊臣,二人是著名的酷吏,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深知周興為人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一天,他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我最近才發明一種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個大甕,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玩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甕,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甕燒得通紅。然後站起來,把臉一沉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后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供認的話,那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甕了!”周興聽了驚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好俯首認罪。
⊙旅行者困境
由哈佛大學教授巴羅提出,它透過一個生動的虛擬案例,揭示瞭如果是人徹底理性、能夠算計到十幾步甚至幾十步的話,那麼他推論出的結果,很可能並不符合自己的現實利益。
如果周興自己不給來俊臣出餿主意,自己或許能躲過一劫,但倒黴就倒黴在他太“聰明”了。由此可見,吃虧的人,常常是自認為自己聰明、然後自恃聰明且不知適可而止的人。對於上述論斷,哈佛大學教授巴羅在研究囚徒困境時,給出了一個著名的“旅行者困境”模型。 兩個旅行者從一個以出產細瓷花瓶著稱的地方旅行回來,他們都買了花瓶。提取行李的時候,發現花瓶被摔壞了,於是他們向航空公司索賠。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價格大概在*十元的價位浮動,但是不知道兩位旅客買的時候的確切價格是多少。於是航空公司請兩位旅行者在100元以內各自寫下自己花瓶的購買價格,如果兩人寫的一樣,航空公司將認為講的是真話,則如數賠償;反之則價格寫的低者為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