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五九章 大儒門生,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運河上被撥出來的那一萬府兵,分為三軍,一支去了臨洺縣,一支去了邯鄲縣,一支去了首府永年縣。
臨洺縣和邯鄲縣的縣令都死了,縣城裡亂成一團糟,大軍到來之後,開始穩定秩序。
當他們得知邯鄲縣的高獎已經完蛋,臨洺縣的張開往東邊上黨郡逃竄之後,主將立即就跟郡守府打招呼,讓他們速派一個官員過來主持大局,他們要撤了。
縣城沒有糧食,府兵又多,再不回去官兵都得餓肚子。
陳君賓是不想讓他們走的,強行挽留了兩天,奈何人家主將收到訊息,清河郡一段的運河上,民夫大量逃走,官兵數量不夠,攔不住。
逃走的民夫數量巨大,都朝著清河郡東邊的齊郡方向跑了。
齊郡有張須陀。
春遊結束了。
長孫成的兒子長孫安業,實在是名聲太臭,雖然楊銘跟秘書省著作郎裴思打過招呼,但人家照樣不願意讓閨女嫁給長孫。
所以明年的春遊,長孫安業應該還會來。
裴思官雖小,但他知道自己家族跟秦王府走的近,遠勝長孫家,況且族內也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當時身處營地裴淑英,詢問裴淑英的意思。
裴淑英當場就給否決了,既然是爛人一個,就別想娶她們裴家的閨女。
楊銘這邊,先一步撤掉大帳返京,玄挺負責殿後。
走過場一樣的參加了第二天的朝會後,楊銘在秦王官署主持會議,楊雄等少數留京的大臣也都來了。
在他們看來,秦王在哪,哪就是朝會,就是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
“呂永吉真是個蠢貨,竟然能讓一群流民把上黨糟蹋成很這樣?我今日就寫奏疏,參他一本。”
說這話的,當然是楊雄了,也只有楊雄有膽子罵一個皇親國戚。
前方軍情奏報,涉縣被劫掠一空,雖然呂永吉成功攻進了縣城,但損失也不小,死了兩百多人,而且賊首那個叫什麼真君的,也讓他給跑了。
叛軍頭子張開,眼下不進縣城,仗著人多勢眾,專門在周邊鄉里劫掠,上黨郡尉段芝蘭也不敢出城,畢竟他雖然招募了足夠的人手,但沒有軍械,守城還行,出去打夠嗆。
大理寺唯一留守在京的楊汪說道:“殿下是不是應該派遣一位主將前往上黨主持大局,呂太守不是知兵之人,大事交給他,讓人難以心安。”
楊銘問道:“楊少卿認為,我該派遣誰去呢?”
“李靖不是在京嗎?讓他去,”楊汪道。
楊雄立即皺眉道:“李靖現在和韋雲起兼著京師城防大任,怎麼能去幹這個?上黨重要還是京師重要?”
楊汪沉吟片刻,繼續道:“那殿下就需要速給呂太守去信,讓他多聽聽上黨府薛安國的意見,薛安國這個人以前在河東軍府任職,跟著殿下平定漢王叛亂,是個能領軍的,現在上黨成了這副樣子,多半是呂永吉沒聽下屬勸告所致。”
“這個信我會寫,”楊銘點了點頭。
觀王楊雄道:“喬鍾葵那邊,應該就要出兵了,有他在,上黨的亂子應該很快就會平定,唉南北運河動工,這才不足兩個月,竟然就鬧出一場波及兩郡的動亂,齊王那邊再這麼亂來,恐怕要出大事。”
房玄齡看向楊雄,說道:“齊王是豫州牧,眼下運河工程都是齊王管著,殿下這邊不宜勸告,恐傷和氣。”
他們兄弟之間還有和氣嗎?楊雄明白楊銘的態度,於是附和道:
“確實如此,河北河南的事情,我們就不要管了,但是山西是京師東面門戶,於情於理我們都不能不插手,應該給竇慶寫信,讓他撥出一些錢糧支援喬鍾葵。”
房玄齡苦笑道:“河東也沒有多少糧食,郡丞徐德言已經來信,請求朝廷撥錢招募兵馬,以備後患,殿下念及國庫不足,於是自己掏錢補給了河東。”
徐德言靠著楊銘的幫忙,成功與妻子團聚,本來是河東郡司功,李靖離任之後,楊銘讓他接替了郡丞一職,他的妻子是陳淑儀的姑姑,所以眼下徐德言是楊銘的人。
反正眼下的河東郡府衙門,竇慶說話已經不管用了,而徐德言壓根也沒跟楊銘要過錢。
“哪能讓殿下花錢?國庫再沒錢,也不至於連這點都沒有,這件事我會如實上奏陛下,殿下撥了多少?”民部侍郎韋津說道。
他的年齡大了,怕跟著楊廣北巡會死在路上,於是主動申請留下,與大理寺少卿楊汪以及十一寺幾個官員,是眼下為數不多留京的正三品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