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九六章 關稅,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吐谷渾被滅、西突厥處羅臣服,大隋的西出通道算是徹底開啟,與西域各國的貿易越發頻繁,包括更遠的波斯和天竺。

其中五種貨物:種子、藥材、礦物、香料、馬匹,是不準走私的,只有朝廷可以統購統銷。

負責與西域貿易的部門,眼下是司農寺,司農寺買回來之後,部分充入內庫,供應皇家使用以及皇帝賞賜,剩下的交給民部於民間出售。

其實是比較亂的,畢竟西出貿易剛剛走上正軌,整個對外通商的監管也不夠完善。

楊銘今天在東宮,就是跟屬官們商議,西域貿易到底該怎麼捋順。

“伊吾城去年的關稅,是兩百二十萬錢,前年是四百一十萬,大前年五百萬,一年比一年少,”李綱笑道:

“可是大家親眼所見,眼下來往於京師和東都的胡人商隊,其實是越來越多的,貿易量在擴大,關稅卻在減少,也不知道王威是怎麼幹的。”

王威眼下是伊吾太守,已經幹了四年了,伊吾郡的關稅都是他在收。

地方官收關稅,這本來就不合理,司農寺雖然派有專員監管,但那主要是監管貿易,不管收稅。

封德彝道:“其實不難猜,利益驅使之下,肯定有人中飽私囊,如今誰都知道西域貿易是一塊肥肉,走私是避免不了,不單單是宇文化及,很多家族都插手了。”

這就是為什麼,楊銘只是在宇文述面前,提了化及走私的事情,而沒有在朝會上說,因為朝會上那幫人裡,也有人在走私。

法不責眾,這事沒辦法公開提。

那麼就只能想辦法杜絕他們走私的途徑。

元文都道:“從西域入關,只有三個地方收稅,伊吾是全稅,張掖是半稅,到了京師,是商稅,一匹良馬,伊吾收一千八百錢,張掖九百錢,京師只要一百錢,只要躲了伊吾的關稅,一匹馬能逃稅一千八,十匹一萬八,百匹十萬八,這麼大的誘惑,誰不想幹?”

如今西域進來的馬匹,在京師最便宜的價格,也得一萬錢到一萬五,好點的兩三萬,賣到南方的話,價格還能再提一提。

良馬的標準,就是一萬錢到一萬五的馬,你進入中原之後能賣多少是你的本事,我的關稅是不變的。

馬,是非常值錢的,因為在大隋,它等於豪車。

李密笑道:“當初定關稅的時候,伊吾郡針對西域良馬的關稅原先是打算定在三千的,後來硬是縮減近一半,為的也是貿易通暢,可以大量引入西域良馬,關稅定的這麼低,仍然走私猖獗,是得想想法子。”

“臣以為,過錯不在王威,”太子冼馬劉炫道:“伊吾設郡,因是邊關,所以特進為中中郡,郡守不過是從五品,王威一個五品太守,誰的面子他也不敢不給啊,所以走私幾無避免可能,除非派重臣坐鎮。”

房玄齡笑道:“既為重臣,又怎麼可能去伊吾呢?”

楊銘點頭笑道:“這種事情不怪王威,讓在座的各位去伊吾,也是一樣,滿朝公卿,不是一個太守可以得罪的起,正三品上,哪個人會願意去那種地方?就算讓他去了,幹不了一年,就會找藉口想回來,不是長久之計,派遣重臣坐鎮,是對的,但是得讓人家樂意去,也樂意久居,你們好好想個辦法。”

“這一點其實很簡單,”李玄道說道:“賜封疆之權。”

楊銘一愣,沉吟片刻後道:“細說。”

李玄道說道:“三品以上公卿,別說去伊吾了,張掖郡、武威郡,也不見得樂意去,那麼可不可以將這些郡合起來,併為隴西道,設總管亦或設定行臺省?”

“你也給的太大了,”李密不贊成,道:“如今我大隋,已無大區總管,也只有一個西南行臺省,這還是太子兼著尚書令,你設隴西行臺,尚書令誰去做?”

李玄道說道:“自然還是由太子兼任。”

杜如晦搖頭道:“這就不妥了,我們的本意是給權,尚書令沒了,那麼就是行臺左右僕射,這還是分權了嘛,分權就會形成對立,對於鎮撫地區,並無益處。”

“克明說的對,如果設道,就要集權,只有一個人說了算,才能幫朝廷將西域貿易盯緊了,”楊銘點頭道:

“但是軍政之權,還是要分開的,掌兵權的不管貿易,管貿易的不掌兵權,這樣最為妥當。”

劉炫道:“這麼安排的話,得派兩個值得信賴的人才可以,隴西地區屯兵不過兩萬餘,兵權還是可以給的。”

大隋的主力,在關中,邊軍的數量其實是不多的,不像唐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