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六七章 朝廷的態度,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月十五,楊銘參加朝會。
有太子的朝會和沒太子的朝會,區別在於群臣忌憚的人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宇文化及是昨天封的爵,本來他的傷勢還沒有好,但是楊廣不能等了,一旦等到自己兒子參加朝會,給宇文化及封爵的事情,就會出岔子,所以楊廣乾脆也不見人了,一道旨意頒出去,直接給還躺在家裡的宇文化及封了爵,一個縣公。
二十鞭子,楊約痊癒得兩個月,屈突通挨鞭子也有半個月了,他都沒好,宇文化及更好不了。
今天的朝會上,議的是兩件事,一件事是張須陀要離京了,皇帝撥給山東的六百萬石糧食,怎麼分配,需要理清楚,二就是嶺南了。
本來馮、寧二人進京,已經做好了跟皇帝談判的準備,畢竟高句麗已經完蛋了,朝廷現在完全可以抽出功夫對付他們,所以嶺南的問題所有人都清楚,是要解決的。
但是他們倆跟皇帝的第一次會面,就被鎮住了,楊廣雖然一句威脅的話都沒有,但是態度非常強硬,嶺南必須改制。
人家可沒有說你們不改會怎麼樣,因為你們可以猜到會怎麼樣。
當今皇帝,獨斷專行,做什麼事情是不顧及國力和民力的,人家敢徵調百萬大軍打高句麗,為什麼不敢打嶺南呢?
今天朝會的兩件事,都是重頭戲。
“六百萬石糧食,還是賑災糧,但是不能賑出去,只能借,”裴矩道:“以受災百姓戶數計算,每戶借糧十石至二十石不等,為期五年歸還,情況嚴重的,可以適當放寬期限。”
撥糧的事情,是歸民部管,而裴矩的右僕射,就是管著民部、刑部、工部。
華夏封建社會,只有在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才會以糧賑災,而這個賑不是給你發糧食,而是有一個施賑的地方,能管你飯吃,這個飯的定量,是餓不死你就行了。
施賑是官員在做,所以賑災也是一些官員中飽私囊的絕佳時機。
山東的兵亂結束了,但是各地的糧荒還很嚴重,要不是楊銘派武士彠下去,以商人的那套方式控制糧價,借糧給百姓,山東還得亂。
武士彠借出去的糧,是甭指望要回來了,但是朝廷借給百姓的糧,一粒都不能少。
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許就是朝廷這次撥糧,不跟百姓要利息,借你多少,你還我多少,不按市場價格計算,咱們只稱斤重。
楊約皺眉道:“六百萬石糧食,是陛下的一片愛民之心,如果都能落在實處,其實是可以解決河北和山東的問題,就怕這六百萬石能落在平民手裡的,不足一半,臣以為,應派安撫使,授予使持節,監督撥糧過程。”
他這話一出,李渾頓時發出一聲冷笑。
他為什麼要笑呢?很多人都能聽明白,因為玄感在山東兼併土地,你們叔侄是真會說漂亮話啊?但是背地裡乾的事,卻是一件比一件黑。
楊銘挑眉望了過去,問道:“你笑什麼?”
李渾一愣,趕緊低下頭去:“臣沒有笑什麼。”
“我聽見你笑了,答話,你笑什麼?”楊銘冷冷道。
這下好了,其他人看熱鬧了,馮、寧二人今天也在,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太子在朝堂上,是什麼樣子。
李渾支支吾吾半天,道:“臣以為楊司隸的顧慮,額是多慮了,眼下的山東和河北,肯定沒有官員敢忤逆陛下的這片愛民之心,所以,六百萬石糧食,應該能落到實處。”
楊銘在場的情況下,他是不敢提玄感那檔子事的,畢竟玄感是人家老丈人。
楊銘冷哼一聲:“國事重大,全靠猜啊?你覺得能落到實處,就能落到實處了?”
“是臣考慮不周,太子教訓的是,”李渾趕忙道。
楊銘不說話了,玄感可樂壞了,一個勁的偷笑。
楊約繼續道:“陛下撥的這六百萬石糧食,就是六百萬,運輸之損耗,不能算在裡面,糧食是從洛陽興洛倉調撥,走運河分往河北山東,魚俱羅和張須陀已經證明,他們倆對地方的治理,是有能力的,應授使持節,監督糧食下撥,確保用在正途。”
楊廣點頭道:“卿的建議,朕深表贊同,誰敢吃朕的撫民之糧,朕要他的腦袋。”
“陛下聖明,”牛弘道:“御史臺、司隸臺,也應派遣官員巡查山東河北,去年的那場大亂,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處理,有沒有誰藉機兼併百姓土地,或是囤積居奇,還有那些抬高糧價的商人,都要調查清楚,因為就是這些人,在給朝廷潑髒水,民亂也是由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