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零七章 檢校衛,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初九,杜如晦被楊銘召回來了。
他人雖然回來,但手下的門客仍在巴陵清查田畝,並不影響進展。
楊銘覺得,這件事不能太急,畢竟牽扯太大了,要一步一步慢慢的查。
總管府大堂,元文都、龐牛、杜如晦、裴熙載都在,正與楊銘一起議事。
這四個人,是楊銘眼下的基本班底,總管府這麼多政務,暫時都壓在他們四個頭上。
「如晦和熙載,暫且先不用離開總管府,這裡事務繁巨,都需要你們來處理,下面的事,交給信得過的得力人選即可,」楊銘道。
戶曹和法曹,行政範圍都是整個荊州,楊銘不可能長時間將兩人外放,不然的話事情都壓在元文都身上,難免會捉襟見肘。
至於龐牛,他是總管府司馬,老是守在府裡當保安頭子,也不合適。
杜如晦點頭道:「清查田畝一事,宜緩不宜急,確實需要從長計議。」
「更需增加人手,」裴熙載道。
楊銘點了點頭:「所以本王打算臨時組建一支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要在各地的潑皮無賴、地痞流氓之中挑選,主要參與清查田畝一事,暫名為檢校衛,取檢查校正之意,歸龐牛總領,爾等分領,以補人手不足。」
有些事情,必須讓地痞流氓去幹,因為這些人沒文化,不會跟你講道理。
清查田畝這種事情,不能文人去幹,他們幹不了,這種事不是耍嘴皮就能辦了的。
要有膽子,要有狠勁。
因為這次清查,各州郡的田畝總額只是其一,最重要的世家的田畝數額。
當楊銘知道荊州田畝總額存在大量虛報假想的時候,他就決定徹底對世家下手了,不然長此以往,荊州民心必亂。
元文都明白楊銘的意思,也深知此事不可操之過急,於是道:
「荊州二十二地,如果都派檢校衛的話,只怕需要大量人手。」
「並不需要多少,」杜如晦笑道:「殿下選擇地痞無賴為檢校衛,是有深意的,這些人在地方本就有團伙勾連,只需選其頭目歸入檢校衛,下面自然會有一撥同夥幫襯追隨,這類人本就張揚跋扈,一旦給他個官方背景,什麼事都敢幹。」
元文都頓時恍然,內心也不得不驚歎楊銘考慮周全,太子教導的好啊,如此年紀鎮撫一方,竟已遊刃有餘。
龐牛正愁來到荊州之後無事可做,這下好了,楊銘給他安排了一件大事。
招募檢校衛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楊銘之所以交給龐牛,當然是因為對方足以勝任。
能伺候的了獨孤加羅,只會逢迎上意可不行,還需具備極強的領導下屬的能力。
地痞流氓無疑是非常難管理的,好在龐牛在皇宮的時候,管的就是一幫關中子弟,這幫子弟如果放在皇宮以外的地方,其實和地痞流氓也沒什麼區別。
龐牛問道:「檢校衛大致應在怎樣的規模?」
楊銘沒有給他答桉,而是道:「大家議一議。」
杜如晦道:「這一點要因地制宜,我認為一縣不應超過五人,而且要暗示他們可以適當招募人手,這些人手咱們總管府不會認,他們鬧出簍子咱們也能撇乾淨。」
「妙哉!」裴熙載讚歎道:「如此說來,檢校衛不過是臨時的?」
楊銘點頭:「當然是臨時的,難不成本王養一幫地痞一輩子?」
「如此甚好,」元文都道:「如果一縣的檢校衛也就幾人的話,餉銀可以適當提高一點,殿下覺得應為多少合適?」
楊銘不願意自己拿主意,他的位置,是決策拍板:
「你們看呢?」
杜如晦道:「這些人很多都依託於地方世家,平日也都被世家欺負慣了,歸入檢校衛,便隸屬於總管府,有了倚仗,一旦跟世家翻臉,必是又狠又絕,所以我認為,餉錢要多,多到讓他們以為,可以脫離世家控制。」
「那該是多少?」裴熙載好奇道。
杜如晦道:「每人每月三貫,隔月發放。」
確實不少了,三貫,那就是三千錢了,而荊州共有一百二十二個縣,確實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這些開支如果沒有新的收入來源,總管府頂不了多久。
所以元文都才會驚訝道:「錢從何來?突然增加這麼大一項開支,賬上無法負擔。」
只有十六歲的杜如晦從容笑道:
「他們當然不能白吃飯,是要做事的,我們可以給他們定下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