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銘現在見高熲和楊素,只能是偷偷摸摸,而且路線還需規劃好,專走右武衛和右領軍府負責巡視的街道,以免被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行蹤。
雖然已經是大半夜,但是高熲毫無睡意,而是獨自點燈坐在書房,查閱地理圖志。
知道楊銘來了之後,高熲連忙令人將他帶進書房。
楊銘剛坐下,高熲便將一幅地圖推給楊銘,手指點了點其中幾個位置,說道:
「黃、淮之間,自戰國、經漢、魏、晉三朝,一直便在開挖水道,先有鴻溝,後有汳水,以溝通中原與江淮之地,但時至如今,這些舊有水道早已作廢。」
「陛下若要開鑿運河,必然會利用舊有水道,那麼路線就會很明瞭。」
「你再看,水道當由滎陽出,經成臬、中牟、開封、陳留、杞縣、寧陵、商丘、夏邑、永城、宿州、靈璧,到盱眙北,達於淮河,長約一千三百里。」
「但是這條水道連線不了江都,淮陰縣至江都一段,有一條春秋時吳王夫差開鑿過的邗溝,上接淮水,下引大江(長江),所以我認為,這一段,陛下肯定不會放過。」
「那麼,滎陽至盱眙,淮陰至江都,總長達到了一千五百里,要知道,至尊當年開鑿的廣通渠,才不過三百里,當時也是宇文愷督造,用時三個月,水道不同於建城,建城可緩,開鑿水道,則是畢其功於一役,水勢每年都不同,四季都不一樣,有急有緩,時高時低,所以你不可能今年挖一段,明年再挖一段,要挖,就是一口氣挖通。」
「這可是一千五百里啊,那要徵調多少人?二聖當年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倒好,洛陽還沒著落呢,就想發動這麼大的工程。」
高熲搖頭長嘆,唏噓不已,
楊銘也是一陣苦嘆。
兩人沉默半晌後,高熲道:「好了,你還想勸我什麼?」
楊銘愣道:「高公怎知我是來勸你?」
高熲慘然一笑:「當今陛下,繼位半年,其好大喜功一面,已經彰顯,改元如此大事,都不跟人商量,大業大業人家這是想做一番千秋偉業,好留載史書。」
「我知道你想勸我什麼,但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二聖辛苦攢下的基業,被他給敗了,此事若再於朝堂提及,高某當血濺大興殿。」
「萬萬不可,」楊銘趕忙道:「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今日朝會,反對者眾,高公莫要強出頭,我們需靜觀其變,再尋解決之法。」
高熲沉聲道:「沒用的這才半年啊」
「總之,高公聽我一言,此番我與你是同一立場,你若不在,本王更是孤掌難鳴,還有誰可以阻攔父皇?」楊銘情真意切道:「為國家計,高公都需暫忍一時。」
高熲臉色難看道:「那你有什麼打算?」
楊銘道:「只要楊素楊雄蘇威他們不點頭,這條水道就挖不了,眼下的關鍵,是不能讓這幾個人動搖立場,蘇威牛弘,需要高公想想辦法,楊素楊雄裴矩這邊,我來做。」…
「好!」高熲在這一刻,突然覺得自己不是孤單一人,而且他越發覺得,眼前的秦王,才是穩重幹練之才,憂國憂民。
今天已經很晚了,楊銘沒有時間再去見其他人,回家躺了不足一個時辰,便更衣動身,趕赴皇城參加朝會。
不過讓人傻眼的事情發生了。
內史侍郎蕭瑀站在殿外,通知大家,陛下身子不適,今日罷朝。
尼瑪啊,洛陽的攤子怎麼搞?不同意你挖運河,連朝會都不開了?
高熲聽聞之後,直接扭頭就走,其他人則是面面相覷,昨天陛下還好好的,今天一下子就不適
了?
楊銘好奇上前,小聲道:「老舅啊,往日宣讀旨意,都是薛道衡,今天怎麼換成你了?」
蕭瑀是蕭皇后最小的親弟弟,楊銘的親舅舅,他壓低聲音道:
「薛道衡被外放為潘州(廣東高州市)刺史,頂替他的是虞世基。」
楊銘一臉無奈,堂堂內史侍郎外放刺史,勉強說的過去,但是外放到廣東,那就和流放差不多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薛道衡當年極為得至尊楊堅器重,這個人是有大才的,與盧思道、李德林齊名,史書上,最後是被楊廣逼死的。
至於那個虞世基,初仕南陳,陳滅之後,和弟弟虞世南來了大興,兄弟在楊廣還是晉王的時候,就與楊廣交好,如今重用,也是意料之中。
而且虞家兄弟,也是大學者,尤其是虞世南,歷史上被李世民稱之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