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銘今年,已經十七歲了。

連續一個半月,每天都是朝會議事,然後回家休息,兩點一線,洛陽的前期準備工作,也都在加速佈置當中。

太子楊昭遂了心願,廢黜太子妃崔氏,沒幾天,便立了韋盈為太子妃。

崔氏被送進了終南山,餘生與青燈古佛作伴。

大業元年,三月初一,楊廣回來了。

他回來的第一天,就召集百官,於晌午時分,在大興殿議事。

工部尚書宇文愷,一副滿懷心事的樣子,眾人都察覺到了,頗覺奇怪。

楊廣先是稱讚了楊銘所羅列出的十六條草桉,並且嚴令,此番營造東京,務必要遵照這十六條良策的內容,善待百姓,東京乃大隋百年大計,不得有誤。

漂亮話是說的真好,楊銘聽罷,心裡卻沒有任何感覺。

接下來,楊廣又丟擲了一個觀點:

「並、益、揚、荊四地,不宜再設總管一職,眾卿以為如何?」

為什麼不設呢?你連原因都懶得說嗎?

大家心裡雖然對皇帝這句話,多少有點無奈,但大部分人都清楚,主要還是因為楊諒造反。

畢竟這四大總管的職權太大了,至今為止山東仍未平定,各地偶有叛亂,本來那邊就是舊齊之地,不少世家對朝廷並非真心真意,經楊諒這一挑動,餘波至今未消。

荊州、益州、幷州,現在都已經空置下來了,就差揚州還有個齊王楊暕壓陣。

皇帝問話,總得有人回答,所以御史大夫張衡,先站出來,說道:

「此四州,皆為國之重地,轄域太廣,以一人而治,終是不妥,臣以為,當撤銷四大總管,今後轄區各州郡主官,一應諸事,皆上報朝廷之後,再做定奪。」

張衡一開口,立即便有不少人站出來,紛紛附和。

賀若弼近來不得寵,所以他也趕忙站出來,希望自己的表態,能挽回一點皇帝對他的重視。

「臣以為,陛下之所顧慮,迫在眉睫,四總管挾地自重,對朝廷來說是一大威脅,反王楊諒就是明證。」

就他一個人說了實話,而這個實話,是楊廣愛聽的。

只聽楊廣笑道:「宋國公謀國之臣。」

皇帝丟擲的這個論點,倒真沒幾個人反對,因為四大總管向來不怎麼將六部尚書放在眼裡,眼下撤掉這四個職位,尚書省那邊是非常樂意的,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實際操控四地的政務。

皇帝更高興,因為他掌握著六部。

那麼問題來了,齊王楊暕該怎麼安頓呢?他在那邊可是過的很滋潤。

不要擔心,有人會想辦法的,

宇文述站出來道:「臣以為,營造東京,是為了鎮撫山東江南,此等重地,唯皇子不可勝任,齊王楊暕可為豫州牧,主政中原。」

這話一出,不少人在心裡吐槽,繞了半天,怎麼又給繞回來了?…

剛才還說四大總管權柄太大,不宜設定,現在又要封州牧?這有區別嗎?

州,指某一個行政區域,牧,就是管理人民的意思。

這個職位一般是臨時性的,也就是一會有一會沒有,因為權力太大了。

州牧,和總管,都是管轄大片區域,但也有區別。

華夏自古以來形成的規矩,早先只有九州之地,才有州牧,後來改為十二州,因為從冀州分出了幷州,從青州分出了營州,從雍州分出了梁州。

只有這十二州,才會設定州牧。

就拿豫州來說,看看河南省的簡稱就知道了,豫州就是河南全境,豫州牧,就是河南老大。

相比揚州總管的轄區,是要少了很多,但本質上,仍和大總管沒有區別。

楊廣不放心別人管這麼大的地盤,但對自己的兒子還是放心的。

換句話說,州牧,只有皇子能當。

那麼問題來了,揚州呢?沒人管了?

高熲站出來,疑惑道:「江南若無鎮撫,恐會生亂。」

南邊真的很亂,蠻子太多了。

楊廣點頭道:「朕亦憂於此,不知卿有何高見?」

高熲下意識的看向身旁的楊銘,

你別看我啊?怎麼?想讓我去當揚州牧?

我不去!楊銘趕忙避開對方的目光。

得,人家不樂意,高熲搖頭道:「臣並未有解決之法。」

「朕與獨孤公之憂慮,眾卿可有解法?」楊廣環視眾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