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一四章 黃河淮河,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
這時候,自打進來,臉色就不太好看的宇文愷,深吸一口氣,站了出來,說道:
「魏晉以來,中原士族遷徙南方者,數以百萬計,南人因此得受教化,農耕生產已與中原無甚差距,當今南方,物產富饒,百業興隆,已有超北方之勢,臣以為,當開挖水道,溝通黃、淮兩河,介時,南方有亂,我大軍便可從中原沿河而下掃除叛亂,再者,南方糧食富足,也可供給北方。此水道一開,南北溝通無障,時日一久,必天下歸心。」
一時間,大殿諸臣都驚呆了。
這特麼是又一個工程?溝通黃淮?你怎麼不上天?
很多明眼人算是看出來,這次是宇文愷替皇帝背鍋,這麼大的工程,他可沒有膽子提出來。
楊銘心內長嘆,真是躲不過啊,通濟渠終究還是要上馬了。
這條渠的重要性,和宇文愷所描述的,完全一致。
但是楊廣不會慢慢來,他會以一個讓整個華夏史學家都瞠目結舌的速度,完成這項工程。
使得人們提起秦始皇,就會想到長城,提起楊廣,就會想到大運河。
楊廣,大運河,這兩個名詞,似乎已經分不開了。
賀若弼也是一臉懵逼,你這是鬧著玩嗎?當上皇帝才幾天,就這麼亂搞?
楊素反對,高熲反對,蘇威反對,裴矩反對,牛弘反對,賀若弼棄權。…
就連太子楊昭,也是呆若木雞,一個洛陽,已經搞得頭都大了,怎麼又來一個?
反對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楊廣只好故作動怒,斥責了宇文愷幾句,說什麼洛陽還沒營造,國力怎堪如此重負。
你心裡也明白這個道理啊,那你為什麼還那麼急功近利呢?楊銘真的覺得,他看不懂自己這個親爹。
通濟渠,功在千秋,沒錯,但是眼下,實在沒有多餘的勞力可以徵調了,人都徵調走,地還種不種了?地方生產、流通、交易,豈不是都要出問題?
朝會結束之後,眾臣各懷心事,靜悄悄的離開了大殿。
皇城內,高熲故意放緩腳步,等到眾人走遠,這才湊至楊銘身邊,小聲道:
「你這次可千萬不能贊成,溝通黃淮,不是營造城池那麼簡單,會死很多人,國力耗不起。」
他知道楊銘最在意的,就是勞工的安危保障,所以故意加重語氣提醒。
楊銘嘆息道:「我肯定不會贊成的,但就怕父皇不聽咱們的。」
「不聽就死諫!」高熲臉色難看道:「今遭不能再由著他的心意亂來了。」
說罷,高熲直接便走了。
他最後這句話,連「陛下」這個尊稱,都沒有了,
可見高熲氣到了什麼地步。
楊銘此刻的心裡,真的說不出那種感受,老爹的性格,真的和史書記載一模一樣,好大喜功這四個字,都有點委屈他了。
他是想對世人證明什麼嗎?南方需要鎮撫,能理解,關中集團需要削弱,能理解,北人和南人之間,要從分裂三百多年的敵對狀態中恢復過來,也能理解。
但是咱們能不能慢慢來。
正如宇文愷所說,魏晉以來,經過了衣冠南渡這場華夏史上超大規模的人口南遷,南方才有如今的繁榮局面。
溝通南北需要大運河,但也需要時間,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楊銘的心情非常糟糕,今日的朝會上,眾臣一致反對,想必楊廣也覺得掃興,關於洛陽的事情竟然隻字未提。
自己眼下,還不具備逼宮的資格,將來如果有一天,楊銘實在是看不下了,又阻止不了,不排除當個孝子的可能。
回到家裡,楊銘直接就去了楊茵絳的寢室,聽到孩子的哭鬧聲,更覺得心煩意亂,
「把孩子帶進裡間去。」
侍女將孩子抱走之後,楊茵絳趕忙過來,關切道:
「怎麼了?又出什麼事了?」
楊銘無奈的點了點頭,將今日朝會發生的,都講述了一遍。
這種事情,他只能跟楊茵絳說。
楊茵絳聽過之後,也是愣在當場。
「溝通黃河和淮河,這可是千年大計,父皇怎會如此心急?眼下從各方考慮,實不益開挖水道。」
楊銘無奈道:「眾人皆反對,父皇假意斥責了宇文愷幾句,算是暫且作罷,但不用多久,此時恐怕還會被提出來。」
「你當時什麼都沒有說?」楊茵絳問道。
楊銘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