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白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席間話,仙二代在古代逃荒搞基建,阿白呀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發佩服。

我蘇兆就喜歡有文采的!

先生常說,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多跟會寫詩的相處,那自己以後也能寫出讓人讚歎的詩。

行酒令席間氛圍熱絡,隨著難度增加,蘇兆也忙起來,各處倒酒。

左邊的人不在,溫瑜只好跟右邊的姜竹清閒聊。

“姜兄年幾何?”

如果聊得來,溫瑜還是有興趣嘗試一下能不能把人拐進自家隊伍,到了永州後,什麼樣的人才都會缺乏,尤其是能夠識文斷字,且有自我意識的女子。

“及冠之年。“

姜竹清也對旁邊這個雖然看著普通,但才思敏捷,還能跟蘇家人打成一片的少年感到好奇。

如果聊得來,回去後可以讓卓方親自來遊說,加入他們的陣營。

姜竹清如是想。

她今日出門是帶著任務的,他們聽聞長安是天才才子聚集地之一,希望能到這裡來尋些志同道合之友。

這天,要變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二人帶著各自打算試探著聊天,卻發現越聊越投機,在許多方面都有共同的見解。

尤其是民生國策方面,二人都贊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這可不是目前的主流觀點。

溫瑜/姜竹清:我一定要把她拉進己方陣營。

彼此都有意,雙方的聊天更為暢快。

行酒令已過數輪,眾人已有酣意,鄭娘子見狀也知道該結束了,因此巧笑著道:“這最後一輪行酒令,就以限時作詩如何?各位也不限題材韻腳,只要能在盞茶功夫做作好就算成功。”

文士們豈有不同意之說,各個摩拳擦掌,欲一展才華。

蘇兆心裡苦,但他不能說,絞盡腦汁憋了良久,每次酒杯路過自己面前時都祈禱不要停,但好運氣維持了幾輪就耗盡了。

酒杯停在了他面前。

既如此,那好吧。

蘇兆輕輕嗓,一副胸有成竹模樣,只不過聽了他詩的眾人卻都開始臉色通紅,用力憋笑。

“《詠雪》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本章出現的行酒令均源自古代典故。

1、《玄怪錄》--《劉諷》篇

又一女郎起傳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說,須傳翠簪,翠簪過,令不通即罰。令曰:“鸞老頭腦好,好頭腦鸞老。”傳說數巡,因令紫綏下坐,使說令。翠綏素吃訥,令至,但稱鸞老鸞老。女郎皆大笑曰:“昔賀若弼弄長孫鸞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無發,故造此令。”

2、“一物雙說令”沒找到出處,但網上能查到這兩個例子。

3、《菽園雜記·卷六》記載,明代祭酒(教育部部長)陳詢性格直爽,在作翰林的時候得罪權貴,出為安陸知州。同寮餞行,行酒令,要求“各用二字分合,以韻相協,以詩書一句終之”。

學士陳循雲:“轟字三個車,餘鬥字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學士高谷雲:“品字三個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勸君更盡一杯酒。”陳雲:“矗字三個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4、《詠雪》打油詩,作者唐朝的張打油,全詩用語俚俗,淺白顯露,張打油名聲就此傳開。後來人們把用語俚俗的詩均稱為打油詩。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折枝

困倚危樓

大祭司重生闖蕩娛樂圈

想成為一條鹹魚

宿主她只想屯物資

苦薇草

太子的小啞巴有劇毒!

尚潯

豪門軍寵:調教小嬌妻

月影青悠

靈醫

灼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