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新官上任】,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節過後。
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集團,在辦公室裡翻閱了財務報表。在1957年,長江工業集團的利潤是8600萬港幣,投資額度為2800萬港幣,淨流入賬戶5800萬港幣;連同以前的流動資金,長江工業集團已經有12億港幣的存款。
錢沒地方花!
這就是林志超目前的煩惱,包括環球航運也是如此,只能存在賬戶上吃利息。
環球航運、長江工業集團,這兩個集團賺的錢都是外匯,這是讓林志超比較自豪的事情。
前世,香港四大家族唯有李家成是靠工業發家的,所以最終的成就也高、眼界也高,並沒有侷限在地產事業上。
而這一世,林志超的長江工業集團,足以為他增加底蘊了。
“老闆,陶經理在美國收穫匪淺,一些經銷商聽聞齊愛公司的報道後,紛紛選擇我們長江塑膠廠作為合作伙伴。預計,我們能增加幾百萬美金的訂單。”副總經理王良彙報了一個最新的好訊息。
當然,林志超還是很冷靜的說道:“這事能有收穫最好,沒有收穫也能促進香港工人的福利,不用太過在意!而且,這點事情也真正影響不到齊愛公司,所以我們也不要再關注了,還是將精力放在自身的品質和技術上。”
王良點點頭,說道:“有道理!目前香港有500家塑膠花工廠,而且數量還在增加,這一行競爭實在激烈。”言語中,已經有些擔憂。
林志超也明白這些,前世巔峰時期的香港塑膠花,據說有3000家塑膠花工廠;結果就是,大量的工廠剛誕生,就碰到塑膠花產業消退,大量的工廠只能倒閉。
“塑膠花的機器裝置,同樣可以生產玩具的部分零部件,這部分投資是不虧的。”
王良想了想,說出一個問題:“老闆,按照長江塑膠花的規模增長,理論上還需要很多工人,但是我們的用工成本較高;而採取大量代工的話,也會損失部分利潤;隨著大量的塑膠小工廠成立,利潤率也逐漸降低。所以,我覺得固定工人慢慢增加至6000人比較好,說不定本來需要用工8000~10000人。工人雖然成本較高,至少也比代工還能多賺點。”
林志超稍作思考,便說道:“可行,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策略,是沒有錯的!”
此一時彼一時,他還是小看了塑膠花產業的規模,一開始以為正式工3000人就足夠了,不夠的部分可以尋求代工。
如今看來,再過兩三年,就是六千人都打不住,恐怕代工的工廠都需要大幾十家,合計又用到工人五六千。
這樣算下來,長江塑膠廠怕是上萬工人都可以養活,養六千人是輕輕鬆鬆。
目前,長江塑膠廠實行的‘兩班倒’工作模式,否則機器成本高。
“好的,晚點我和陶經理等人開會討論一下。”
“嗯”
待王良離開後,林志超思考了一下。
塑膠花產業會在1967年熱度消退,因為那個時候蘇伊士運河關閉,運費成本大增(石油運費成本增加,就會增加原材料成本;塑膠花出口時,運費也會增加);待到1973年石油危機,塑膠花產品幾乎要受到毀滅打擊,因為塑膠花的原材料,就是石油衍生產品。
結合這些資訊,長江塑膠廠在1963年就可以考慮‘主要代工模式’,逐漸減少人工、裝置的投資。
所以還有七八年的‘賺錢’時間,預計還可以賺個2億左右。加上‘假髮產業’,未來已經預定了25億港幣的利潤。
至於拉鍊產業、玩具產業,都是長期事業,將來還能轉移至內地投資工廠。
而行李箱、泡麵產業,則要移交給長江實業。
2月底,香港迎來了新港督——柏立基,這是原來的星島總督,也在五十年代初出任過香港的布政司,署理過三次總督職務。
葛亮洪在去年12月便已經卸任,港督一般都會有真空期,是由布政司署理港督職務;所以在香港的三司當中,布政司是真正的一人之下,每當港督休假時,布政司便署理港督職務。
林志超也參與了柏立基的任職活動,心中並沒有什麼看法,誰做總督都一樣。而且柏立基這個港督在前世也有不少貢獻,比如收回香港的獨立財政大權,無需再向倫敦彙報;收回財政大權後,六十年初又來一位‘郭伯偉爵士’擔任財政司,他在任時採取了以“自由市場”為主導的經濟政策,在日後更漸漸發展成“積極不干預政策”,併為歷任財政司所奉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