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星光行事件】,港島家族的誕生,任豬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的一年到來(1968),香港雖然依舊處於一種‘神經緊繃’情緒中,但同時也開始散發出希望。
元旦過後的一次聚會,林志超、何善衡、何添、鄭裕桐、李兆基等人匯聚在一起。
林志超很少擺架子,所以一直是禮賢下士,和未來的華人富豪們關係非常不錯;不然的話,以他‘世界船王’、‘爵士’身份,香港又能有幾個朋友呢?
實際上,他在香港的朋友超級多,反倒是敵人沒有幾個。
按照道理來說,他搶了太多人的機緣,但偏偏敵人非常少。
這是為什麼呢?
自然是,因為他都是提前一步搶下機緣,又何來得罪人呢!
眾人在陸羽茶樓吃著點心,暢談著商業上的事情,非常的愉悅;這就是朋友帶來的快樂,畢竟做商人很重要就是要學會人際關係。
何善衡喝完一口茶談道:“儘管去年香港局勢大動盪,但香港的經濟還是沒全面崩潰,仍持續高速增長,去年香港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995億港元,比前年(1966年)的1802億港元增長了近20億。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為16217億港元,而前年只有15218億港元。香港產品的出口,整整增加10個億,由62億港元增加到去年的72億港元。”
他說完後,並沒有講其它;他是銀行家,替大家講講資料。
聰明的人,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林志超見今天出席聚會的,都是聰明人,便也順水推舟的說道:“善大佬的意思是,世界經濟保持良好的經濟增長,香港經濟也還在增長,樓市並非攀升到脫離實際的高峰而暴跌,而是出於人們的恐懼心理。華夏政府已經表態保持香港的現狀,港府已經牢牢的控制局勢,接下來香港市民的信心也會較快恢復。”
何善衡一愣,見林志超如此明顯的提攜鄭裕桐、李兆基,頓時有些搞不懂,雖然大家都是順德人,也用不著如此明顯吧!
隨後,他笑著說道:“林爵士的眼光,天下無雙!大家都在講,長江實業在去年就已經收購了不少物業,真是讓人佩服啊!”
林志超輕鬆的說道:“我當時想法也很簡單,賭輸了,我就把船隊開到新加坡或者倫敦,也不算輸得徹底。我不是眼光好,而是敢賭!”
眾人立馬對林志超的坦白深信不疑,當然也佩服林志超的實力強勁。
其實,李兆基和鄭裕桐在去年也試探性的購買了一些便宜貨,但並未全面介入抄底;不過今天讓何善衡這樣一分析,恐怕得賭上全部家產也得抄底了。
而今年(1968)的恐懼感依舊存在,還有大量富豪在出售物業,準備移民,所以市場也不缺便宜貨;當然,林志超近兩億多的資產下場,還是將物業帶高了一些,不過依舊非常便宜。
李兆基一向聚會默默的聽著,但有時候也有非常聰明的言論:“1966年巔峰時香港是30000個單元落成,而1967~1969年的落成單元,估計非常少;而住宅的銷量其實一直存在,而且是大於落成的,所以等這一波物業消化得差不多,應該會有起色。”
當年雖然過剩幾萬個住宅單元,但自從銀行擠提危機後,就沒有人敢開新的專案,而由於房價大跌,其實購買的人不少,幾乎都是剛需,或者是抄底的人。
林志超也分析出,1969年的春夏之交,中低檔住宅應該能恢復到55~70元,也就是1964年的水平。
“有道理!”
此時大家還不是很強烈的競爭對手,平常聚會也會討論地產形勢,大家各抒己見。但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地產遲早要恢復正常。
至於願不願意抄底,那是個人的事情!
此時的李兆基雖然是新鴻基的一員,但其實他也有自己的置業公司,可以拿私人的錢去抄底。至於鄭裕桐,那可是資金比較雄厚。
聚會結束後。
鄭裕桐在回去的路上,立即決定付諸行動,大量收購廉價的市區地盤。
李兆基也下定決定,將所有的資金全部打光,購買大量的廉價地盤。
霍興堂企業。
飛艇泰來到辦公室,立即叫來自己的高管凌漢偉。
“阿偉,‘九龍商業大廈’的招租有沒有進展?”
九龍商業大廈,便是後世的‘星光行’,是飛艇泰集團和另外三個集團合資,組成九龍置地公司,於1961年開始投資興建的,其股東除飛艇泰外,還有何賭神、何添、關啟明、鍾明輝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