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諡號廟號 制度確立
浮夢三賤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諡號廟號 制度確立,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浮夢三賤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王駱的推動下,韓非開始在洛陽營建新城。 除了建城之外,王駱還啟動了馳道的建設,在一統天下之後,王駱發現了疆域過大的壞處,很多時候因為交通不便,一次詔令就需要一兩個月時間才能傳達,效率太低了,甚至就算地方叛亂了,也是一兩個月才知道,不利於統治。 於是就再次開始興建馳道,加快交通聯絡。只不過這樣一來,需要的錢糧就更多了。大乾連年征戰,又大興土木,徵召民夫,花費很高。王駱不願加稅,錢糧有些不夠用。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其他辦法,甚至王駱早就已經想好解決辦法了。 王駱在平定五國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收拾那些五國貴族,讓他們繼續存在了幾年。 這些貴族在看到大乾並沒有拿他們怎麼樣之後,很快就原形畢露,再一次恢復以前的樣子,甚至變本加厲,對百姓盤剝,不繳納賦稅,隱藏人口田地。 幾年下來,這些五國貴族已經積蓄了大量財富,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等到今年開始大興土木之後,王駱終於決定對這些舊貴族動手。 以前對這些舊貴族寬容,是為了讓其他沒有投降的貴族投降,現在天下一統,那些貴族已經沒用了,若是他們老實,王駱不介意讓他們活下去,可是這些貴族不知收斂,肆意觸犯淮律,那就不要怪王駱翻臉了。 伴隨著王駱詔令下達,早就準備好的地方官員和羽林衛、暗衛們一起動手,對這些貴族進行抄家。 罪行輕微的,只是追繳賦稅,罰沒一些土地,罪行嚴重的直接抄家,然後全家遷往新開闢的邊疆土地。 邊疆之地或是苦寒,或者蠻荒,或是有夷狄侵擾,可不是什麼好地方,這些人遷徙過去,想要紮根生活,死傷肯定不少,但是這也是必須的。 王駱不想要強行遷徙百姓,那就只能苦一苦這些舊貴族了。 同時將罰沒的土地充入官田,然後租給百姓,租金為兩成,百姓耕種五年之後,可以向官府購買。 五國貴族數量眾多,在王駱詔令直下,數十萬人被抄家,然後這些貴族也被強行遷徙到人煙稀少的邊疆之地充實人口。 有了錢糧之後,各地也開始修建馳道。有了馳道之後,王畿和各地聯絡就會緊密。運轉物資也會更加方便。 王駱將修建馳道的事情交給國相孫乾,同時安排了十幾名王室子弟配合。 在當了皇帝之後,大乾進行了改制,推行郡縣制,但是幾年過去王駱發現,還有不少問題。從淮國變成大乾,雖然看似只是換了一個名字,可是其中變更非常大。 創立國家,建立一種新制度需要不斷的進行完善。王駱想要做千古一帝,就必須要給大乾留下一個完整的制度,包括一套朝堂的政治制度。 當年淮文王建立淮國,制訂淮律,為淮國崛起打下了基礎,現在是要看他的了。 “眾卿,如今大乾立國,自然要推行新的制度。自古明君賢臣都想要名留青史,可見身後之名的重要,因此大乾依舊要推行諡號。 邦週五百年來,諸侯薨逝都有諡號評定一生功過,但是卻對於賢臣並沒有諡號。因此寡人決定對名將賢臣也推行諡號,以評定其一生功過。” “陛下聖明!” 大殿之中群臣都很興奮。這些群臣都是跟隨王駱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幾乎都有爵位在身,並且他們也都認為,自己的功績絕對可以得到一個上諡。 “陛下,若是賢臣、貴爵也能得到諡號,對於君王來說僅僅只有諡號就不足以彰顯君王的功績,臣建議重啟殷商時期的廟號制度。”旁邊的李斯向王駱建議到。 李斯原本是秦國的官員,秦國投降後,韓非向王駱舉薦,王駱於是召見其考校一番後,的確是一位大才,於是就讓其在淮國出仕,這幾年下來,李斯處置政務井井有條,並且多次獻策,從無錯漏。 “祖有功,宗有德,廟號以祖或者宗為號,對祖宗乃是一種讚美。” “李卿直言甚合朕意!”王駱當即同意了。 於是詔令,大乾除了推行諡號外,還恢復了殷商時期的廟號制度。諡號和廟號的推行也是對後代子孫一個督促。並且除了君王外,還有朝廷的重臣三公九卿,郡侯等公卿都要納入其中,死後可商議諡號。 廟號和諡號也是有區別的。諡號是對生前功過進行褒貶,有上諡也有下諡。現在的人還是很看重臉面,諡號問題也極少會弄虛作假。廟號則是對祖宗的讚美。 “陛下,廟號若只是讚美,會不會被後輩濫用?正如沒有壞的怎麼彰顯好的?” 現在的人還是要臉的,畢竟臣子給荒唐的君王上惡諡號還是很常見的。比如周厲王、周剌王、楚厲王等等。 孫乾笑著說道:“廟號遵循祖有功,宗有德的原則,沒有功德的先祖,不做貶低,不上廟號。” 大殿之中群臣一聽也覺得很合適,沒有廟號,本身就是一種貶低,正所謂,別人都有,而你沒有,你不尷尬嗎? 到時候會不會將有廟號的祖宗放一起,沒廟號的再放一起? “先祖文王,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