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營建神都
浮夢三賤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 營建神都,從殷商開始的千年世家,浮夢三賤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統一天下之後,王駱並沒有放鬆下來,甚至覺得現在才是大展拳腳的時候。一些列的改制讓乾國變得非常忙碌。 而在經過了三年執政之後,王駱敏銳的發現,大乾的北方和南方有明顯的撕裂,並且他對北方的掌控力度明顯低於南方。 這除了因為淮國統治南方時間長,統治北方時間短的問題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金陵偏南。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好事。同時中原之地在沒有戰亂之後,大乾又大力推廣農耕和醫術,中原之地恢復的速度驚人。 南方因為氣候、水土,存在大量瘴氣,疾病多發,即便是淮國很重視醫術的推廣,但是受限於時代,人口的死亡率依舊很高,因此在這個時代人口增長率是比不上中原的。 現在還好,若是時間長了,這種情況也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出現分裂對立的情況。這自然是王駱所不允許的。 大殿之上,王駱正在和大臣進行商議。 “陛下,中原之地恢復很快,而且沒有瘴氣、高溫等因素,再加上糧食豐收,人口恢復很快。” “臣建議修建馳道,連通北方。” “陛下,馳道修建難度大,耗時長,一旦有變故,很容易中斷,臣建議遷都。” “遷都?萬萬不可。陛下,金陵乃天命之地,龍脈匯聚,有王天下之氣,如何能遷都!汝等居心何在?” “胡說八道,遷都本就是順應天命,昔年盤庚遷殷,大商得以興盛,淮國遷金陵,始有今日之大乾,天下豈能一成不變?” 王駱看著大殿中群臣不斷爭論,心中快速的盤算著,計算著得失。很快,王駱就有了決定,微微抬手,旁邊的內侍看到之後,連忙朗聲道:“肅靜!” 大殿中爭的面紅耳赤眾多大臣連忙停了下來,等候王駱訓示。 “中原之地,關乎國本,不可不慎重,寡人準備遷都,同時,詔令匠作監,準備再次修建馳道。” 大殿中的群臣也沒想到,王駱居然想要遷都和修建馳道一起進行。這樣做的確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耗費巨大。 同時遷都所造成的影響太大了。要知道當年從淮安遷都金陵,其所受到的阻力就非常大,大量卿士貴族不願遷都,他們就是擔心自身的利益受損,從而反對,現在要從金陵遷都,其阻力會更大。 這些困難王駱很清楚,但是他並沒有將這些困難放在眼中。僅僅憑藉他的威望就能強行推動遷都。 雖然王駱允許大臣們暢所欲言,但是大殿中的群臣沒有一人敢於反駁他的決定。自從一統天下後,王駱威嚴日重。 大殿中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敢出頭反對,當即拜道:“陛下英明。” 在決定遷都和修建馳道並行之後,大乾上下也紛紛開始為之準備,與此同時,遷都何處也開始爭論起來。 朝廷重臣經過一番篩選之後,選出來了大梁(開封)、安陽、洛邑、晉陽、咸陽等幾座城市為備選。王駱在看過之後也同意了。但是具體選擇哪一座城市還沒有決定。 這些城市各有好處,同樣也有缺陷,一時間王駱也猶豫不決。 大梁,魏國國都,自從魏惠王遷都大梁之後,修建城池,開挖溝渠,引大河之水灌溉農田。因此大梁很快繁榮起來,此地人口繁盛,糧田眾多,的確是不錯的地方,再加上週圍還有汴河,可以藉助水運交通便利。 但是同樣也有一個問題,這裡無險可守,同時也容易被人掘開河堤,引水灌城。最終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將大梁排除了。 第二個討論的是安陽,安陽地處中原,同樣良田眾多,人口繁茂,並且還是殷商舊都,按說安陽這裡也算是好地方,但是這裡道路不夠便捷,同時也面對和大梁一樣的問題,地勢開闊,無險可守。 相比之下,洛邑、晉陽、咸陽這三座城市地勢上就好很多了。 洛邑周圍有八關,咸陽同樣有四關,晉陽則是位於太行山與呂梁山中間,兩座山脈在中間留下一大片土地,地形如同山谷,只要守住山谷兩端,晉陽就高枕無憂。 可以說這三處城邑都有險關可守,同時也有足夠的土地來種植糧食。洛邑有南陽平原,咸陽有關中沃野,晉陽也有河東之地。 但是晉陽道路崎嶇,過於靠近北方,交通不便,若是遷都晉陽,淮國對南方的統治就減弱,這是王駱不願意的,所以晉陽也被淘汰。最後只剩下咸陽和洛邑兩座城市。 大殿中圍繞這兩座城市,大臣們不斷辯論,誰也誰也說服不了誰。主要是這兩座城市都很優秀,王駱一時間也有些猶豫不決。 “陛下,您是想要繼續南下,還是打算向北?”左相韓非恭敬的問道。 王駱道:“向北如何,向南如何?” 韓非道:“向北則可以遷都咸陽,此地靠近北方,傳遞訊息,或者大軍出征都很方便,只是一旦國事衰弱,容易受到胡人襲擾。” “向南則遷都洛陽,洛陽之地水運便利,交通發達,南陽馳道已經修建完成,大軍可以從南陽直下。同時洛陽距離北地也不遠,雖然比不上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