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越南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章 結題和邏輯推理能力,學霸的培養系面板,千越南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份微型法拉第杯陣列結構示意圖真是你自己研究出來的,就用了這幾天的時間?”低維量子重點實驗室電子黑體課題組內,楊華平認真看完徐昀遞過來的黑體結構設計方案後臉上表情顯得非常詫異。
原本今天他準備製作新版黑體結構,沒想到徐昀突然給了他一份結構示意圖。
關鍵裡面的內容找不到絲毫毛病,完全是可以拿來使用驗證的。
如果說上次徐昀講出課題中的問題,讓他感到驚喜想挖進物院,那麼這回拿出完整成熟的電子黑體結構設計方案便只剩下吃驚和難以置信。
徐昀雖說是開啟大腦超頻才解決的課題,但同時相關內容和知識也都已經被他掌握。
哪怕楊華平向他提問方案中的問題,他照樣能流利的回答。
因此這會倒沒什麼好緊張的,臉色始終保持著平靜沉聲回答楊華平的詢問。
“那天我透過對結構幾何建模發現裡面存在的問題的後就試著把結構進行最佳化,看能否滿足電子黑體的理論係數要求。”
“經過這幾天的研究,總算把結構陣列的最佳化方案搞了出來。”
楊華平清楚徐昀不可能從別人手中得到這份電子黑體結構的最佳化方案。
網上更沒有相關研究成果。
聽完這番解釋後便斷定方案只能是徐昀自己設計出來的。
儘管心裡依舊不敢相信,可事實擺在眼前也只能去接受。
只是這讓他面臨了一個問題,那便是究竟該先使用誰的方案來製作黑體結構。
他不得不承認徐昀的方案要更符合理論,但對方畢竟不是物院的學生,加上又是數學系的本科新生很難有足夠的信服力。
略作思量他只好瞥過視線看向旁邊姜運旭等自己的三位研究生。
“你們也過來看看吧。”
說著讓出位置讓他們過來檢視。
姜運旭等人心裡早就翻起了滔天波浪,這時哪裡還敢有絲毫遲疑,連忙走過去仔細檢視起徐昀設計出的黑體結構。
聚精會神的注視著方案內容,約摸過去將近十分鐘後姜運旭才率先抬起頭。
目光落在徐昀身上,眼神中透露著炙熱。
“學弟。”
“你可太讓人感到驚喜了。”
毫不吝嗇的稱讚一句,接著向楊華平說:“我認為徐昀的這份方案更貼切電子黑體理論,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提前結題。”
楊華平沒有直接開口回答,而是又詢問起宋小婉和孫勇的意見。
“伱們倆的看法呢?”
“我同意姜師兄的意見,徐昀的這份方案確實要比我們設計的更好。”孫勇神情有些複雜的說出自己的決定,想到自己作為研究生卻比不過數學系的一位新生實在是汗顏。
這時宋小婉也不再沉默,接過話茬說:“我也覺得應該嘗試,就算最終驗證失敗也無非是耽誤幾天的專案進度。”
楊華平實際心裡早就拿好了主意,聽完幾位研究生的話臉上也隨即浮現笑容。
“徐昀。”
“你等下我們一起進行黑體結構的製作。”
“好的楊教授。”
聽到這句話徐昀頓時鬆了口氣,他知道自己這兩天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方案被使用並且直接參與黑體結構製作,可以想象他對課題的貢獻度正在直線上升。
接下來的時間他換好衣服,便跟著楊華平他們進入實驗室。
由於具體的設計方案已經確定,黑體結構製作起來倒也簡單。
無非是用碳奈米管搭建垂直陣列,沒多久便順利完成。
有了上次幾何建模的經驗,這回徐昀僅花一天時間便成功完成對新結構的幾何建模。
並且經過演算法模擬其他材料後,確定對入射電子的吸收係數都低於碳奈米管陣列,得出這款碳奈米管垂直陣列能有效抑制背散射電子和表面附近電子的二次逸出結論。
……
“黑體結構對入射電子的吸收係數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並且相同結構下其他材料的吸收係數也遠不如碳奈米管垂直陣列。”
“我們的課題理論被證明了。”
2016年3月18日,楊華平看著眼前的電子吸收效能對比圖以及模擬與實驗結果,絲毫沒有掩飾臉上流露的笑容。
待情緒稍微平復後,他這才把目光轉向徐昀眼神中滿是驕傲。
“看來這次我要好好感謝下老唐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