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寒門狀元內,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的經筵在紫禁城東南角的文華殿舉行,雖然文華殿在規模上不及奉天殿、華蓋殿這些位於皇宮中軸線上的主殿,但卻是弘治皇帝最常光顧的便殿,這裡距離內閣大堂最近,隨時可以召喚大學士諮詢政務,平日裡弘治皇帝批閱奏本幾乎都在文華殿內。

沈溪隨眾翰林院、詹事府同僚來到文華殿前。

從外表看,文華殿在宮裡算不得顯眼,但頗為精巧雅緻,在諸多大紅宮殿中獨樹一幟。

在沈溪等人抵達前,司禮監太監已經陳設四書經史各一冊於金鑾寶座前的御案上,稍後弘治皇帝出席後,若有什麼疑問,便可自行查閱。

與此同時,堂下左右兩張講案上,各列一冊供經筵講官比對……當然,日講官需要自己撰寫講義,務求做到生動,吸引包括弘治皇帝在內的聽眾的注意力。

經筵上,有專門負責講的,自然也會有聽眾。

平日經筵聽眾除了皇帝和出閣的太子之外,王公貴胄和七卿也會出席,同時六部和各寺司也會有官員受到邀請,同時有專人在旁記錄和學習……這就是詹事府和翰林院的一干官員。

這次經筵因為是弘治十二年春天的第一場經筵,還有可能是入夏前最後一場,所以受邀前來的翰林官和詹事府的官員非常多,在大殿後面的地席上坐了黑壓壓一片。

經筵講官分為知經筵事、同知經筵事,一般由翰林侍讀、侍講學士來充任,除此之外還有日講官、展書官、侍官人員各不定,分為東西兩班,人數多寡全看經筵的規模和事前的安排。

沈溪就算身為從六品的翰林院史官修撰,卻沒資格充任經筵官,最多是個陪坐末席,拿著筆記錄,用心學習揣摩的翰林小官。但從規矩上來說,未來的經筵官必然會出自今日旁聽的一眾翰林之中,所以沈溪權當是為未來給皇帝講經做功課。

弘治皇帝朱佑樘的鑾駕抵達時,沈溪已經等了約莫半個時辰,隨著弘治皇帝到來,先是升座儀式,沈溪和其他參加經筵的文武大臣、講官、旁聽等一起,在丹陛上行五拜三叩頭,回到座位,經筵終於開始。

果然不出所料,這次經筵的總講官正是謝遷,司儀則由鴻臚寺卿主持。

儀式開始,鴻臚寺卿宣佈“進講”,一名講官從東班出,另一名講官從西班而出,到了講案前北向而立,先行師禮鞠躬,再行叩拜天子之禮叩頭。隨後,展書官上前把經史、講官講義展開,經筵便正式開始。

講官講經筵的順序,是先四書後經史,四書講官在東,經史講官在西,連同經筵官分為東西兩班列在一邊,等待前一人講解結束,後續跟上作講。

這就好像是一次演講活動,所有要演講的人要排序而來,一次上去兩個,等二人相繼講完,然後再換下兩人。

經筵講官穿著大紅袍,至於展書官以下的侍官則是身著青綠色錦繡服,給事中、御史和侍儀官共六人分別列於講案的東西兩側,負責監督經筵講官的禮節和體統,若有不合時宜者,就會遭到上書彈劾。

畢竟這是給皇帝和太子講文學、禮法和經史時,任何人不能在禮數上有任何錯漏,否則就有大不敬之嫌。這一次經筵,弘治皇帝擔心太子朱厚照病情剛愈,乾脆沒有讓太子出席,而本身弘治皇帝又有在經筵上提建文舊事的打算,在事情沒有公論之前,讓太子接受新觀點有些不合時宜。

除了弘治皇帝外,皇家再無人出席,外戚中卻有張鶴齡、張延齡兩兄弟,一個是壽寧侯、一個是建昌伯,不過比他們地位更加尊崇的還有英國公張懋,至於其他勳貴,並不在此次經筵邀請之列。

凡文武大臣參加經筵,無論文武,一律要以文士儒袍進宮聽講,而且要虛心受教,在經筵上不能有任何喧譁之事,凡皇帝有疑問,就連武將也不能以“不知”來回答,要根據自己的想法如實稟告。

這就好似一次考試,皇帝不容許你有迴避的機會,所以必須要認真聽講,若在經筵時應答天子提問,出現答非所問離題萬里的情況,會讓人覺得你沒有認真,輕則訓斥,重則可能會降職罰奉。

沈溪作為旁聽者,在翰林官中負責記錄便可,他身前有朱希周和王瓚給他擋著弘治皇帝的視線,照理說就算他偷個懶也沒人會發覺,不過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經筵,更多的是要積累經驗,尚不至於在其位不謀其政。

更何況沈溪心裡非常清楚,弘治皇帝舉行經筵主要是想在經史上提出“建文年號”之事,而這件事的“起因”,正是謝遷脅迫他寫的那份因修《大明會典》發現諸多問題而上呈的奏本,可以說他自己也算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池田之野望

0木君生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