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足跡,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保留著友誼商店的名稱。

位於朝陽區惠新東街的外匯商品大樓曾經是北京最大的一家專收外匯券的商店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用外匯券在這座大樓裡購物是一件令人眼紅的事情。在轉型中,它搖身一變,成為了北京國際珠寶交易中心。

然而,外匯券卻成了某些人的新寵——這一次是在收藏品市場上。

在北京的郵幣市場上,一整套7個面值的外匯券售價可達1萬元。在廈門,一張背面是天壇圖案的5角面值外匯券現在能賣到9元,而背面是長城圖案、面值為100元的外匯券則標價1000元。

專家認為,由於大部分外匯券都被中國銀行回收了,現存於居民手中的外匯券數量非常有限,外匯券作為收藏品還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間。

劉偉玲/文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從第一支股票說起(1)

1986年,時任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的約翰?費倫訪華。其間,他從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那裡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

這份特殊的禮物是一張面值50元的股票,發行股票的公司叫做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據當時的媒體報道,費倫非常高興自己能夠成為一家中國公司的外國股東。甚至當他發現票面上登記的不是自己的名字時,還特意飛到上海,親自來到股票交易櫃檯,把股票更換為自己的名字。

這個後來被費倫帶回紐約的珍貴紀念品就是新中國公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在當時,它標誌了這個國家發展資本市場的堅定決心。

那個費倫曾經造訪過的小小的股票交易櫃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甚至連衛生間都沒有的小房間——於1990年發展為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於1991年)。如今,上證所的市值已位居全球第六。

從小櫃檯到大市場

“成百上千的顧客擁擠在南京西路1806號的股票交易櫃檯前,有的人甚至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排隊了,擁擠的人群幾乎將櫃檯前的大門擠破”,這是1986年9月26日上海媒體對中國首日開展股票交易的報道。

當天,共有1540股售出,總額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扼虛空

圈圈

戀君心之美人如花隔雲端

醉夢笙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應該沒問題(主排球)

二無

第一狂妃:廢柴三小姐

豆娘

花開春暖

童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