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足跡,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低於600萬元。

2005年,時代華納與上海影視集團合作,建立了其在上海的第一家合資影院。華納公司投資2800萬元,擁有49%的股份。然後,華納在北方找到了自己的第二個合作伙伴——大連萬達實業有限公司。萬達在上海、天津、大連、武漢都有自己的影院。截至2005年年底,華納兄弟先後在國內各城市經營了8家影院,共有67個影廳,14449個坐席,成為當時中國排名第一的多廳影院發展商。然而2006年11月,華納兄弟國際影院公司突然對外宣稱,由於受國家文化政策調整的影響,華納決定在中國撤資。

根據廣電總局的數字,2007年,除了正在建設的82家影院之外,中國的影院總數為1325家,擁有3034個銀幕——平均428477個人共享一個銀幕。而在2006年,美國共有6000多家影院,37700個銀幕——平均8100個人擁有1個螢幕。

高票價是影響中國電影產業的另一個瓶頸。

30年前,中國人還習慣於看免費的露天電影,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廣大人民。30年後的今天,去電影院成了老百姓眼中一種略帶奢侈的娛樂消遣。

“票價高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蜀松在其2005年撰寫的《中國電影產業投資報告》中指出。

這份報告援引了《新京報》和新浪網於2005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該調查顯示,經常光顧電影院的人平均年齡在18到35歲之間。其中,的受訪者認為50元的票價太貴了,80%左右的人認為票價應該定在10元到20元左右。

在美國,一張電影票的平均售價在8美元左右,約佔美國人均月收入的1/400。而在中國,2007年的平均票價是70元,佔每個家庭月收入的1/20。

另外,盜版DVD的泛濫也是影響中國和美國電影產業的一個主要因素。雖然中國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盜版DVD市場上,一張電影光碟的售價僅在5到8元錢,這無疑大大消減了人們去電影院的動力。同時,在盜版DVD市場,中國人還可以買到很多不能在大陸正式發行的影片。

張冉/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手機:當奢侈品變成必需品(1)

徐峰仍然記得21年前拿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機時的情形。

那是1987年的11月,一個在廣東郵電局工作的親戚告訴徐峰,局裡為了支援即將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準備推出100臺手機。如果徐峰有興趣的話,他可以幫忙辦理。徐峰當時20多歲,很喜歡嘗試新事物,於是立刻決定買一臺玩玩兒。然而這看似不經意的決定卻意外地使徐峰成為中國的第一個手機使用者。

“當時郵電局的人還不知道這手機應該賣多少錢,他們叫我押下了一張2萬元的支票,先把手機拿走”,徐峰迴憶道。

21年前徐峰拿走的手機遠非我們現在熟悉的小巧裝置。那手機像磚頭一樣大,幾乎有2磅重。當時,這種手機經常在香港電影裡作為黑幫大哥打人的武器出現,因此被人們稱為“大哥大”。

據《資訊時報》的報道,當徐峰告訴他的朋友這個磚頭一樣的裝置可以打電話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相信。為了證明給大家看,徐峰甚至當場給他在香港的朋友打了個電話。

1987年,中國的無線通訊行業仍然是個敏感行業,涉及包括國家安全、頻譜分配在內的很多問題。甚至有些人還把它和意識形態聯絡在一起。到1987年年底,像徐峰這樣的手機使用者總共有700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商人、官員和一些軍方人士。

當時,也許正是因為中國對無線通訊的管制,手機很快變得供不應求。在黑市上,一臺手機甚至被炒到了6萬塊,這還不包括每月可高達1萬元的通訊費。

“當時,大哥大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這種象徵含義甚至遠遠超過了它的通話使用功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在2007年的一篇回憶文章裡如是說。

“那時候的電話資費比現在要高,每個月的話費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即便如此,到了交話費的日子,大家還是心甘情願地趕著去排隊交錢,因為在那個資訊渠道匱乏的年代,手機所帶來的資訊價值往往比話費本身要高得多。”

在最初的6個月裡,徐峰的手機只能在廣州市內使用。在隨後的幾年裡,無線通訊服務被逐漸推廣到了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