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郝處俊譏諷道:“你還知道國事為重?”

“請郝相公公私分明,顧全大局。”

“是顧全你的大局,還是要顧全這個國家?張大安,昔日你也不錯的,然而這幾年……郝某與你共處政事堂,深恥之。”

說完了一拂衣袖走到一邊。

勢與勢不同,原來是反對天后的,雖說有可能從國家角度考慮雍王是不錯的人選,然而心腸太過歹毒。一旦此人登基,有許多人必然不放過的,自己這群太子黨必然難逃一劫。就是自己死了,子孫都未必能放過。還有東宮中的那幾個女子,太子的兒子。

形勢看不清,但無論是皇后,或者雍王執政,他們皆不想的。其實想一想,周王倒不錯,可是從國家角度考慮,又不是很好的人選。於是選擇緘默。

王德真搖著頭,說道:“張相公,我也不大明白。僅是一個太常卿,就礙著國事了?太子生死不明,卻是理所當然的。正人君子哪,這就是一些人自誇的所謂正人君子。戴相公與張相公執相多年,德高望重,都不敢自稱正人君子。居然正人君子冠於一群最卑鄙的小人頭上。孔夫子何在?孟子何在?我很想放聲大哭啊!”

李義琰蹙了一下眉,說道:“按理說,當年周國公有錯,貶得也不過份。不過皇上既然下詔,我們還是商議,是不是應當的。”

“還是李相公說得對,國事是國事,太常卿是九寺正卿,又豈能用一個僅字?當年之貶既不為過,既然召回,試問周國公有何政績,需讓朝廷召回?”

“那麼我問張相公一句,周國公既然沒有資格召回,那麼雍王又有何資格監國,難道憑藉一本《後漢書注》嗎?那麼的話,你不如辭去宰相職位,讓大儒李善前來擔任宰相。至少他在修書著學上,遠勝過你十倍。”

李賢聞聽,眉頭皺了一下,頭低下去,眼中卻閃過一道兇光。心想,這個王德真該殺!

是想殺,可人家一個宰相,那麼好容易殺的?

崔知溫久未插言,這時候終於說了一句:“雖然有商榷之處,可過了這麼多年,當年雖然周國公不大好,讓宮中一些小人誤會,導致周王妃身亡,可處罰也處罰過了。並且也不是周國公直接授意的。依我看,召回可以。畢竟天后的外戚過於單薄。”

這句話不僅是作為宰相,也是作為李顯立場來說的。

兩個哥哥太強勢,太子是不想去與他爭,可太子凶多吉少了。雍王必須爭的,想爭,就必須依靠皇后。

皇帝詔書未正式頒發之前,可以駁回的。但需要諸位宰相一致同意,現在宰相倒是很多,整整十位宰相,但一人一個主意。嚴格來說,太子黨一方宰相最多,可大家立場又不一樣。劉仁軌是見風掌舵,戴張二人緘默,郝處俊對雍王隱隱帶著仇視,李義琰雖然性格剛烈,可多少顧全著一些大局。這五人就沒有辦法統一了。

況且還有崔知溫、薛元超、裴炎、王德真。

沒有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詔書正式頒發,讓武承嗣從江州召回。

主要還是太子逃出來晚了,早逃出來,多半大多數宰相不同意的。

武則天得到最大的好處,可仍然不甘休。

哭泣道:“陛下啊,當初臣妾召侄子為官,雖後來發生了一些事讓弘兒不滿,可開始時弘兒還是很高興的,甚至親自出了東宮,恭賀侄兒搬遷新居。就是做錯了事,這麼多年過去了。召回長安有什麼不妥?為何要鼓動宰相反對?難道比青海數萬將士,比弘兒的性命更重要?”

不要說李治,就是武則天對軍事同樣不懂。

實際上這一戰,李威輸了,戰爭非得在戰場上廝殺?那麼也沒有善戰者無赫赫戰功這句話了。看一看裴行儉在河西擔任大都護那麼多年,發生過幾次戰爭?看一看王方翼在肅州擔任刺史發生過幾次戰爭?

但不懂的人,就認為不是太子輸了,是李敬玄與劉審禮,以及某些人在中間使了手段,才導致李敬玄大敗。否則以太子的本領,這一次說不定連大非川烏海都收攏回來。

就是李治心中也後悔的。

聽了武則天的話,說道:“朕心中有數,你莫要急,只是一個太常卿,就是六部尚書那又如何?”

武則天只是哭,李治越發氣憤,當然,也產生了一個錯覺,皇后是自己的,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生存。於是覺得歉意,對身邊太監說道:“傳各位宰相謹見。”

十宰相到來。

李治問道:“朕只問你們一件事,朕數子當中,那一子能夠真正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極品武神

垃圾王

福氣安康

打死也不說

喜笑妍開

知恩報恩

潮熱夏日觀察記錄

Sansaga

地球上唯一的魔法師

奧巴牛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