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承朝廷未來?”
李治八子,李忠被李治殺了,李孝早死,李上金與李素節不用考慮了,要麼就是武則天的四個兒子。李義琰老老實實地答道:“能繼承帝國將來的,最好人選只有太子。”
“那麼朕問你們,為何太子被圍困到今,為何你們一無良策?”
一個個不敢作聲。
實際上自從李威在東女羌冒了一個泡後,朝廷也下達了詔書,務令各個相關的州縣必須派出斥候察看,甚至不顧今年山東河北的旱情,撥出大量的糧草到相關各州,就是為了營救太子的。若沒有這個大義,青海戰到現在,唐朝傷害同樣很重的,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敢反駁?
但那有那麼好救的?
“你們商議一下,若是吐蕃放我兒,給予他們一些條件。”
這是主動向吐蕃議和了,做了一個了不起的讓步,要知道吐蕃兩次請和,李治理睬一下都沒有過的。而做出這個讓步,正是為了太子。可以想像,一旦議和,吐蕃人必定會獅子大開口。
從另一個角度,李治對李賢同樣也很不滿意了。
事情的引發,正是張大安阻撓武承嗣回京。
幾個宰相欲言欲止,想進諫,特別是劉仁軌,更是心中清楚,議和大約論欽陵歡迎的,但讓他放過太子,大約不可能。就是將整個青海割讓出去,都不可能!
否則這一次李敬玄能不能逃回來,都未必可知。
可是看到李治的滿臉怒容,那一個敢說?
但事情到此為止,並沒有結束。
李賢既然不將武則天當作母親,武則天也不會將這個兒子當作兒子。所以這時候很懷念李威的,不管怎麼說,講道理還是能講得通的。或者自己向這個次子說,我懷胎十月不容易,若是沒有我在後宮撐起一片天空,那有你們現在的光景?
講得通麼?
又一個殺手鐧使了出來。
幾天後,整個長安揚起一片謠傳。
這幾年風調雨順,兩渠第四段工程將要結束了,好米一段時間下降到十幾文每鬥,劣糧每鬥一度降到幾文錢。這時候老百姓能想什麼?還想住小別墅,開寶馬?糧便宜了,能吃飽穿暖,心滿意足了。但今年自春起,河北山東河東大部地區又再度出現了旱情。就連河南道都遭到了波及,不及關中那一年嚴重,可旱情規模不小。
不遇到旱情心情還好一點,一遇到了特想念太子。因為推廣了一些新的種植方法,還有新犁,這一次旱情雖重,危害並不大。而且因為丹水渠的開挖,至少能到龍駒寨,不是大船,附近的水源還沒有引過來,即使挖得再深再廣,沒有充足的水源,更大的船舶還不能駛過。畢竟比原來的好,特殊情況,關中好一點,可青海收成沒有上來,要調糧食過去。還有太原幽州三個糧倉,關健時候又起了作用。
因此,比歷史上危害要小,可還有些危害。關中的糧價漲到了每鬥二十幾文。心中一個個很後怕的,若沒有太子舉措,糧價又成了什麼樣子?
謠傳便從這裡開始的。
為什麼風調雨順的,太子受到某些人陷害後,天又降下災禍?
在後世是笑談,可在這時候,就說不清了。
謠傳傳開,李治與武則天又將諸位宰相以及李賢召到宮中,李治說道:“賢兒。”
“在。”
“當初旱情嚴重之時,你大哥受命監國,想出了一些主意,解決了旱情的危害。朕聽許多大臣說你的才能不亞於你的兄長,說說看,你有何良策,挽救一下今年的旱情給國家帶來的危害?”
好看的小說盡在,告訴您的朋友
第四百零五章 竿旗過市(四)
無彈窗小說網,萬名書迷同時線上這個說法……嗯,很不對的。
其實李賢資質真的不差,差的就是閱歷,自小到大,就沒有想到自己忽然會變成了奪嫡的競爭者。
李威除了在某些方面,那說起來,全天下的人也不如他。可基本的,若是李賢磨練兩年,兩人對批奏摺,李賢未必遑讓多少。
當然,心態不同的,若李威不是一個仁和的講師,而是某些養著七十幾奶的官員穿過來的,未必有這個心態,因此對待有本事的臣子,對待百姓,二人心態也註定不同。
區別就是這兩點,其他的有可能還能找到李賢一些長處。
但至少在解決旱情上沒有作為,李賢能想出來的,無非向神靈祈禱,或者節衣縮食,老生常談的辦法,沒有新意。也沒有說出來的必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