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記地圖,連地圖都不用看,腦海中就浮現出來。逃跑未必,好處也有一些的,與裴行儉他們商議徵南的部署時,山川地形關卡,十分熟知,甚至有時候還能向裴行儉提一些建議,讓裴行儉大為心折。

想了一會兒,說道:“父皇,如果重新開挖廣通渠,等於渭水擱置不用了。”

“能開挖成功,渭水可以不用。”

“那麼父皇,可不可以將灃水、滻水截斷,不讓兩水入渭,直接進入廣通渠。”

雖然兒子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開始急吼吼聲地亮劍,但這個兒子也有些歪才,居然這麼快就能想出一個主意,似乎也是不錯的主意,李治心中有些酸酸的。

不知是高興是好,還是不高興是好,將這些心思剋制下去,又說道:“這是一個辦法。然而你可注意到無論從廣通渠入京,或者由渭入京,必須經過三門峽前一段河面。這段河道水勢湍急,溯河西上,一船糧食需數百人拉縴,而且暗礁起伏,過往船隻,時有出事。如果漕運增加,出事的船隻必然會增多。增加成本不算,每年將會有許多船伕被河水淹死,圖傷人怨。昔日隋文帝下詔鑿三門砥柱,用了無數人力財力,甚至死了許多民夫,仍然沒有成功。或者繞道而行,無論從南從北,當地石質堅硬,鑿河床的難度幾乎登天。這一段三門險道不除,航運問題永遠不能真正解決。不但三門險道,還有丹水,丹水渠不成罷了,一成如你所議,對溝通漢水湘水與大江有莫大的好處,河道寬大,沒有這個人力財力來開挖,似乎哪兩岸也多是山石。河道小了,以後必然因為船隻多,堵塞不行。不挖則罷,一挖就要實用。你可做好了準備?”

不知老子這個做好準備是何意思,但玩大了,李威有些抹汗。

“你用心是好的,是沒有傷民力,可想讓百姓樂意為朝廷所用,一天打算給多少補助?”

這個倒是有心理準備,京城用工,有貴有賤,有手藝的一天能掙一百多文,沒有手藝的只有幾十文。又不能讓朝廷備伙食,那隻會讓官員去貪墨,必須自備伙食,李威立即回答道:“一天最少得。”

“你算過沒有,如果兩水齊進,朝廷準備多少開支?十萬緡,二十萬緡,能濟什麼事?”

李威不能答,說到底還是一個錢字,朝廷能立即拿出五百萬六百萬緡錢出來,馬上兩渠就能立即動工。關健拿不出,想想還是宋朝有錢,澶淵之盟曹利用回來伸了三個手指頭,宋真宗說了,三百萬貫,雖然貴了,還行還行。實際是三十萬壓歲錢。金國向宋欽宗要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銀子,一萬頭牛馬,不是宋徽宗折騰光了,以宋朝國力,也許真就辦到了。可唐朝真沒有這麼多錢。

李治知道兒子為難,其實何嘗他沒有想過,不然都不會發問,就是因為財政所困,一直沒有敢議。沒有指望兒子想出什麼好主意,又說道:“還有,你在九州設立常平倉是好意。可你有沒有想過,各地除了少量的義倉外,只在兩京設立糧倉。”

“拱衛京都。”

“豈止如此簡單。兩京總領天下糧食,防止國家急時所需外,也是一種遙控。又懲隋朝洛陽糧倉在城外失守於李密之戒,兩京糧倉皆在城內。放在九州,固然是方便,也有你所說的種種便利,可有不軌之臣,挾持糧草據守以叛,如何處置?”

所以寧肯浪費一些軍費,也沒有在其他各州府,大設常平倉。

李威卻不大同意,唐朝後來藩鎮割據,不是手中有糧草,而是武將權利過重導致。因此回答道:“兒臣不贊成,父皇,九州是兒臣刻意所選,除了益幽登三州外,皆離京畿不遠,如怕萬也有策略,選忠厚長者擔任九州刺吏。還有一條策略,軍政分開。政官掌糧餉不掌兵,武將掌兵不掌糧餉。相互掣肘,自可太平無事。其實國家太平,還在君主作為,君王都象父皇所作所為,即便是大災連連,國家依然太平無事。如象周幽王、隋煬帝、晉惠帝那樣,或昏暗不明,或殘暴無度,縱然是風調雨順,國家也會立即土崩瓦解。”

武將專權不可取,而現在唐朝制度,卻是各州刺史軍政大權一起抓的,雖沒有設立節度使,已有了不好的苗頭。但象宋朝又矯枉過正了。唯一有一途,可以避免,軍政分開。

李治只是默然。兒子說得也有道理,其實無論怎麼做,還是帝王本人。制度是人制訂的,也能修改。可是帝王不作為,再好的制度,都會誤國殃民。

唐朝在自己手中這一代大約無事了,在這個兒子手中,大約也會無事,可子孫呢?誰敢保證每一代都是明君?

緘默了一會兒,又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