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部分,興唐,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匠作都是不能。即使能作,站在上面都十分危險。再說,即便能將上部分鑿去,在河面下的石柱依然不好鑿除。不鑿成了險礁,又正對著河流的中心地帶,沒有了座標,觸礁的船隻會更多。
韋弘機說道:“殿下,這是頑石,不可根除。想治,只有兩條辦法,一還是另尋他路,從岸上轉運。臣可在此細察幾天,看看能不能找到可以開鑿的道路。然後在兩端設定兩倉轉運。”
這也不好找的,三峽兩端水流依然很急,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停泊船隻的。只能象人半島或者鬼半島這樣,伸出一個平臺供船舶停靠。這個平臺位置水流還不能太急。就是平臺能找到,如果背後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還會汪洋興嘆。所以當年褚朗之舉失敗。
李威也搖了搖頭:“泊靠的地方不好選,能選到,在這段河流之中,搬運損耗無法估量。又需建倉,然後又用力夫。本來陝州百姓為此疾苦,如果以徭役徵之,會更苦。不以徭役徵之,每年國家將需大筆開支。終不是長久之計。又,三漕運數量巨大,單是建造倉窖,開支有可能非常之巨。(注)”
李威之言,韋弘機不能駁。想了想,又說道:“要麼只有另一個辦法,從人島開挖新河。”
重新將黃河截走,從他處避開這一處險峻,是不可能的,兩邊皆是大山,中條山連綿到太行,崤山連綿到熊耳山,就是楊廣這個敗家子在世,也不敢作此想。
因此,韋弘機第二條建議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人半島過去,就是三山,除了砥柱外,還有兩山,皆在北面,最北的一座山象一個“l”形,l點很高。僅挨著的第二座山沒有那麼高,高低不平,象一把鐮刀。船撞上去,同樣不會有好的下場。不過因為河流折向東南,皆不在主流之上。如果從人島上挖一條新河,按照水流的衝正好繞過砥柱。只要不想死得快,有意將船舶向南航行,十有八九自己會繞過砥柱。危機立除。
李威說道:“過去看看。”
當然,不可能從鬼半島渡過去的,就是李威想,前來的陝州官員拼命jī翹帽不要了,也會將他抱住不放。
繞了繞,從上游渡了過去,來到人半島上。上面長著許多苔蘚,下面同樣露出青褐è;的石頭。韋弘機讓石匠拿出斧鑿錘子出來,鑿了鑿。冒了一下火星,石頭紋絲不動。
韋弘機又搖了搖頭道:“殿下,還是不可。想到打通,最少有一千來尺長度,開小了開淺了,皆不行。想要挖得既深又廣,在枯季也能航行,以這個石頭的堅硬度,施工不宜。”
幾個縴夫立即跪下,說道:“太子仁愛,救救我們吧。”
一直不敢吭聲,但聽出來了,太子前來,是想尋找治理三河道的良策,因此十分高興,在前面帶路都興高采烈,喜形於可是韋弘機這句話又讓他們喜悅之心打入谷底。
看著這幾個悽苦的縴夫,沉船不知道飄到何處了,八月末航運還是很緊張的,又開始有縴夫木然地喊著號子,開始拉縴。粗劣的麻衣,隨著河風飄展,縴夫大多營養不良,瘦骨嶙峋,目光呆滯,悲壯無比。李威忽然咬了咬牙說道:“還是要治!”
:後來裴耀卿用此法,奏曰天下四百萬丁,每丁出錢百文,五十文營窖,也就是建倉就得花費二十萬緡錢。又,刻意選了韋弘機這個人,在這時候論土木造詣,韋弘機當為第一,隱隱在閻立本之上,與閻立德相彷彿。
買了某人幾本書,全是正版的,花了一百多大洋。對錯不談了,看到書中一副滿清嘴臉,心中很是憤慨。嘮叨了兩段。特別是朱元璋進化圖進化二字,只能撫胸,還好,某姓王,不姓朱。A!~!
第二百五十三章 背水
第二百五十三章背水
“殿下,三思啊,這一治得花多少錢?”韋弘機立即阻止。能給李威帶來什麼影響,他是沒有本事想到的,可能想到錢。
唐朝不能說不富,但與明朝一樣,富的是大戶人家與商賈,不象宋朝民也富國也富。總之,一種不良的富裕。明朝有錢,商人曾借國債上千萬貫給朝廷,唐朝也有錢,鄒鳳熾錢多得要買終南山的樹。可朝廷並沒有多少錢,加上這幾年折騰,國庫空了。不是糖與鹽,加上裴炎的斂財之道,以及去年到今年豐收,國庫依然很空空如也。
就是這樣,ōu出幾十萬緡錢,是最大的底限了,算想出一個辦法,能徹底的根除三之險。估計朝廷也ōu不出一百萬緡錢。要麼只能學楊廣胡來,強徵百姓為役,不給一分錢,甚至還讓他們自備乾糧,前來服役。不要說李威是太子,連皇上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