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 虎口脫險,安豐戰罷
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 虎口脫險,安豐戰罷,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仲康的辦法!”高覽因顏良文丑而死,大戟士又被他們給賣了破綻死了五百,現在張郃恨不得把這兩人剝皮抽筋。
夏侯惇拿不定主意,因為在他看來,城裡還有趙雲啊,未敢擅動,只能看向郭嘉,好歹他設下了這一計真真切切的建了功,差點就把呂軍最驍勇的幾名悍將都給斬殺了,所以,夏侯惇的態度又變得和藹了起來,“先生以為如何?”
“罷了,此計不成,已無力再戰,班師吧。”郭嘉吐出一口氣,顯得很無奈。
在他的角度看來,趙雲肯定是不在城裡的,問題是,張遼背後的高人還在城裡。
只要張遼進了城,即便對方是一介謀士也足以穩住大局。
反觀曹軍,先是吃了陳登詐降大敗一陣,這些日子又遲遲無功,今天又沒能斬下張遼幾人,早就成了強弩之末,強行進攻安豐,最後只會兩敗俱傷,作為攻城方,自然是付出更大的。
綜合比較下來,曹軍沒有兵力上的優勢,士氣上又不是碾壓,再加上郭嘉很清楚,除了強攻這一條路,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把城裡的兵馬釣出來,拖下去最後還是要無功而返。
既然如此,那不如早做決定吧。
早有退意的夏侯惇當即力排眾議,贊同郭嘉的建議,大軍繼續返回許昌。
打個勝仗還要撤退,怎麼看都有些虎頭蛇尾的味道,但夏侯惇不以為然的。
不管怎麼說,今天也折了張遼一千五百騎左右,還帶回來近千匹戰馬,算是勉強挽回了一些顏面吧。
至少在曹操面前,自己也能應付著說一些話了。
荊襄,襄陽城,刺史府內,不少地方官員都在恭賀劉琮。
就在半個時辰前,天使到了襄陽宣讀聖旨,天子贊劉琮年少有德,要擢升他為太常太祝。
這可不得了,漢代是三公九卿制,除了司徒、司空和太尉這三公,下來就是九卿了。
而九卿之首就是太常,太常太祝是太常的從官,負責皇室宗廟的祭祀、祈福等工作。
論俸祿來看,太祝的俸祿都過兩千石了,比太守還高。
劉琮今年才幾歲啊,一舉就成為了九卿之首太常的屬官,再擢升,可就有希望直接位列九卿,妥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
自然而然的,荊襄百官要來道賀一聲。
可劉表哪能高興呢,這太常太祝是哪都好,唯獨有一點,它是京官,必須去朝廷所在的許昌任職,劉表如何捨得啊。
再加上劉琮自己也很不想離開荊州,他還要奪嫡呢,哪有空啊。
問題是,天子的聖旨可不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除非你有充足的理由、又或者乾脆一點,直接撂挑子表明,咱就是不遵你朝廷聖旨。
作為漢皇后裔的劉景升,肯定不能這麼幹啊,他之所以還能在荊州坐的穩穩當當,這皇室後裔的招牌可幫了他很大的忙,要不然劉備會費盡心機弄上這麼一塊招牌嗎?
至於託詞理由,基本是不太現實的,太祝是負責劉家宗廟的工作,一直以來只有劉家人可以出任,伱劉琮不是劉家人嗎?
“老爺,琮兒若去了許昌,妾身也不想活了,嚶嚶嚶”蔡氏梨花帶雨的撒嬌,不時還會用山峰夾上劉表的手臂,哪個幹部經得起這樣的考驗。
“放心吧我也不捨得琮兒,聖旨不是說了年底赴任,今秋納貢,我給厚實一些,曹操會明白意思的。”劉表是不高興,倒也不慌。
在他看來,曹操應該只是想打個秋風罷了,如果想要人質,正常情況肯定是要嫡長子的,哪有要次子的道理。
既然如此,歲貢給足一些嘛。
當然了,到時候肯定還得再賄賂幾個朝廷要員,幫著說說話,曹操大機率是不會繼續為難劉琮了的。
聽到這裡,嬌豔欲滴、身材傲人的蔡氏才抽泣著點頭,並表示今晚要讓劉表見識一下什麼叫觀音倒坐蓮,劉表揉了揉自己的腰,壓力很大。
這件事,蔡瑁並沒有多想,因為在他看來,劉表的分析是對的,曹操應該是連續作戰,錢財不足想要打個秋風罷了。
到時候劉表給足好處,蔡家這裡再私下送一些,他再以幼時舊友的身份給曹操一封信,這事多半不會太難。
可是,他還沒來得及提筆呢,便有一商販給了封密信給蔡家的管事。
管事的把信交給蔡瑁一看,頓時他便青筋爆出,怒罵道:“好好好,劉備你這個大耳賊,我們讓你在荊州立足,你竟然想反客為主,我真是後悔當時在新野的時候沒有狠下心來把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